震惊维生素D缺乏或引发多种慢性病
个鸡蛋的维D总量=20分钟日光照射。但北方冬天的太阳缺少,容易造成钙质和维生素D的缺少。慢病管理专家指出,缺少维生素D,或许会引发多种慢性病。
国人维D摄入量严重不足
银川市民周先生最近很郁闷,今年入冬以来他已经感冒了好几次,这在往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原来,周先生平日里作息规律、饮食有节、烟酒一概不沾,一年到头很少感冒。他觉得自己的身体素质在同龄人中算是比较好的,没想到这份自信在今年冬天被彻底终结。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
对此,国内知名的内分泌科专家、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常委、宁夏医科大学客座教授邱明才指出,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许是主因,“这个答案并不复杂,人体一旦缺乏维D抵抗力就会随之下降,面对病毒、细菌的侵袭再无招架能力,只能束手就擒”。邱教授曾经做过调研,大多数国人的维D摄入量仅是正常值的1/10,老年人的维D缺乏率甚至高达70%以上。
记者了解到,维生素D是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不仅能够促进钙质吸收,对人体免疫、细胞的新陈代谢同样作用非凡。几百项的科学研究已经表明,几乎所有的慢性病都和维D缺乏有关,什么癌症、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无一幸免。
怕晒太阳、不爱运动
邱教授告诉记者,维D的普遍缺乏,和国人的生活方式有关;怕晒太阳、喜欢待在室内是主因。
要知道,皮肤需经过紫外线照射才能合成维D,成天隔着玻璃窗晒太阳会导致内源性维D生成不足;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可以阻挡部分日光照射;大气中的烟雾、尘埃会吸收紫外线;冬季日照短、紫外线弱,更容易造成维D的缺乏。炎炎夏季本是晒太阳补充维D的大好时机,很多女性却为了提升颜值不惜全副武装,白白浪费了大自然的恩赐。
孕妇的维D吸收状况也不容乐观,相关数据显示,国内有近80%的准妈妈属于轻度或严重缺乏。有些孕妇出现小腿抽筋后首先想到的是补钙,但没有维D的辅助作用,钙质很难被吸收。更重要的是,孕妇维生素D是胎儿及新生儿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如果孕妇不了解自身的维生素D水平,没有及时补充,将严重影响胎儿的体重、骨骼发育,增加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湿疹、反复喘息、糖尿病的发病率。
办公室一族也是维D缺乏的重灾区。常年宅在办公室、久坐不运动,再加上营养素摄入不足,长此以往健康状况必有隐忧。邱教授建议,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夜班工作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慢性肝肾疾病患者、自身免疫疾病患者、骨质疏松患者、肿瘤患者及长期住院的患者,最好能定期检测维D水平。
食物能力有限,还得晒太阳
有人想当然地认为,维生素缺了就靠食物补,这其实是个误区。专家介绍,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根据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而维生素D主要由人体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合成,少量来源于动物性食物。
实际上,人体内的维生素D只有不到10%来源于食物,大部分源于紫外线照射。个鸡蛋中的维生素D总量相当于阳光照射20分钟获得的维生素D,因此阳光是最经济的补充维生素D途径。但是冬天穿得又多又厚,晒太阳效果有限,还需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补充,口服或者注射维生素D补充剂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并不意味着多多益善,到底该如何补,补多少才合适?专家建议,不同人群对于维生素D的日需求量不同,0-10岁区间人群IU每天,11-49岁区间人群IU每天,50岁以上人群IU每天。
有骨骼肌肉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风险的患者需要将维生素D水平提高到30ng/mL以上;对于很少晒太阳和皮肤色素较深的人群,可以先补充,再检测;从开始补充到检测补充效果需要间隔3个月以上,最高安全上限为ng/mL,维持剂量为IU/天。
体内维生素D不足的7个信号
1.骨头疼痛。缺乏维生素D的成年人更容易发生骨骼和肌肉疼痛,冬天尤其如此。早晨起床时关节有僵硬感。
2.心情抑郁。维生素D可改善神经递质5-羟色胺水平,进而改善心情。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可大大降低抑郁症发病几率。
3.年过五十。老年人在室内的时间相对更多,晒太阳的时间相对较少,也就更可能出现维生素D缺乏。
4.超重或肥胖。身体脂肪过多会降低血液维生素D水平。其原因是维生素D具有脂溶性特点,身体脂肪越多,就越容易被“稀释”。
5.深色皮肤。多项研究表明,皮肤色素是自然防晒霜。皮肤黝黑的人晒太阳时间需要增加10倍才可获得与白色皮肤人群相同的维生素D。
6.头部爱出汗。头部爱出汗是维生素D缺乏的典型症状。
7.出现肠道问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发现,克罗恩氏病以及腹腔或肠炎会影响脂肪吸收,因而更容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本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 上一篇文章: 缺乏维生素D怎么办原创
- 下一篇文章: 学术详解这些疾病的发病都与维生素D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