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志物漫谈nbsp三瓶维生素D
—我有故事,你有药吗?—有啊,要几瓶?第1瓶鱼肝油与佝偻病
古罗马时代的伊特鲁里亚人一直是历史学家眼中的迷,在意大利半岛上曾经统治了罗马几百年的他们,却让后世研究者兜兜转转也找不到族群起源,神秘性远超埃及法老。而他们建立了亚平宁半岛上最初兴盛先进的文明,包括医学。
早在公元一世纪,生于小亚细亚以弗所的古罗马妇产科学家Soranus就记述了佝偻病。17世纪中叶始,佝偻病在英国区域性流行,一度被称为英国病,DanielWhistler与FrancisGlisson两位医生相继为佝偻病患者开出了鱼肝油的治疗处方。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欧洲、北美地区,很多城市儿童、工人普遍骨骼畸形,罹患佝偻病。当时有种种猜测,有些人认为是工业革命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严重雾霾以及饮食问题,有医生发现,服用鱼肝油能预防和治愈佝偻病。但也有人,通过对比靠近赤道的热带地区,猜测高纬度地区诸如佝偻病等是因日晒不足而引起的。AlfredFabianHess基于试验研究,甚至提出了“阳光即是维生素”的理论。
当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佝偻病其实是和维生素D相关,而维生素D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激素原,可调节钙、磷代谢,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对于强壮骨骼的形成与维持非常重要,人体超过90%的维生素D由日光照射人体皮肤后生成。作为激素源和脂溶性类固醇,体内维生素D来源主要由皮肤细胞从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刺激下生成,经肝脏转化为维生素D的另一种形式——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释放入血液中,再由肾脏转化为唯一的生物活性维生素D代谢物骨化三醇。
第2瓶维生素D的发现SirEdwardMellanby(-)
为了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虽然备受争议,动物试验一直是生命科学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年,英国EdwardMellanby爵士首次将动物试验用于系统研究佝偻病的成因,一只小狗为人类医学事业献身了。在维生素界,当时维生素A、B1和C已被陆续发现,Mellanby爵士猜测佝偻病可能是缺乏其中某种维生素导致的。因此,他用低脂奶和面包喂养小狗,但小狗一直在室内接触不到光照,出现了佝偻病症状,Mellanby尝试给小狗吃含维生素B1的酵母菌、富含维生素C的橙汁,效果都不甚明显。上帝总是喜欢开点小玩笑,Mellanby发现当喂食含维生素A的鱼肝油、黄油或牛奶后小狗就会痊愈,并且鱼肝油还能预防佝偻病,于是他误认为维生素A或是鱼肝油中存在一种相关的物质可以预防佝偻病。
ElmerMcCollum(-)
医学前进的车轮从来不是轻易能推动的,当然也有人孜孜不倦,不断攀登新的高峰。此时,必须要提到另一个重要人物,矮瘦的美国生化学家ElmerMcCollum。在成功发现维生素A后,McCollum加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主持化学保健系,并组建团队与儿科学教授JohnHolland、骨科研究者EdwardPark和Dr.PaulShipley一起重复研究鱼肝油对佝偻病的作用。年,McCollum用老鼠做了另一组膳食试验,首先对鱼肝油进行加热充氧,破坏掉其中的维生素A,结果发现氧化的鱼肝油仍然能够帮助老鼠预防佝偻病。那么鱼肝油中确实存在另一种不同于维生素A的脂溶性物质,作为第四个被命名的维生素,维生素D终于在人类和佝偻病抗争的过程中被发现了。
除佝偻病外,近年来研究表明,维生素D既与众多骨性并发症如骨质疏松、骨软化症等相关,也与肿瘤、癌症、肝脏疾病以及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有着密切关系。然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各种条件限制大大减少了皮肤暴露于紫外线UVB的时间,孕妇及婴幼儿特殊的生理特点使其成为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
妊娠期内,胎儿经胎盘从母体获得维生素D。研究表明,如果母亲维生素D浓度低,婴儿生长到9个月或者1岁时的身高和体重都会相对较低,9岁时全身骨骼矿化明显落后。孕期维生素D缺乏状态下所生的子女,出现显著语言障碍的几率是维生素D水平正常状态下所生子女的近2倍。
若孕妇存在明显维生素D缺乏,可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改善并维持维生素D水平达正常范围。但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后,由于人体对25(OH)D吸收的个体差异很大,必须在产前定期检测体内维生素D水平,避免补充不足或补充过量造成维生素D中毒。中国《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预防治建议》中提到:对于有条件的孕妇,妊娠后3个月监测血25(OH)D浓度,确保25(OH)D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
第3瓶维生素D背后的诺贝尔奖
AdolfWindaus(-)
诺贝尔奖自年诞生至今,已有位物理学家获奖,但物理学界只有两位女性曾登上了斯德哥尔摩的领奖台,居里夫人和MariaGoeppertMayer。说起Mayer,有趣的是,当她还在攻读博士期间,参加论文答辩的三位主考官——MaxBorn,JamesFranck和AdolfWindaus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中,Windaus其实是德国一位化学家,在研究固醇和维生素关系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年,Windaus证实皮肤中的胆固醇在阳光照射下能够转化成维生素D,终于解决了为什么晒太阳也能够预防佝偻病这一谜团,获年诺贝尔化学奖。随后Windaus教授再接再厉,年确定了维生素D的化学结构,年经过紫外线照射麦角固醇而得到的维生素D2的化学特性被阐明,年终于确定了维生素D3的化学特性。
过去人们对维生素D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阶段,而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了解到维生素D的重要作用,并且在不断拓宽认知,期望通过更为精确的应用帮助临床治疗。维生素D在人体内以25(OH)D形式“储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5(OH)D检测已被认为是理想的用于评估维生素D状态的标志物,以其浓度来评判维生素D是否充足。全球一般把维生素D不足浓度判定为<30ng/mL(75nmol/L),这是基于健康的参考值,是目前要求的临床治疗需达到的最佳浓度。虽然目前国内并没有官方的维生素D判读指南,通常,比较主流的判读标准推荐孕妇血清(25-OH)D≥20ng/mL;在夏季末应≥30ng/mL,才能在冬季和春季维持血清(25-OH)D≥20ng/mL。
针对从维生素D检测中受益的高风险人群,专家已达成一致性意见,认为维生素D检测应于基线及3个月间隔期进行,直至获得理想浓度。另外,即使考虑了体重和基础水平矫正因素,患者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后,对25(OH)D吸收的个体差异仍较大,因此在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前后进行检测很有必要。
所以,临床也需要更为准确、稳定、有效的维生素D检测方法。无论从临床层面抑或技术层面评价维生素D检测手段,准确度和精密度都是重要的评估标准。目前临床上多用免疫化学发光方法进行检测,帮助实验室提高诊断效率。当然,在解读25(OH)D检测结果时,需要慎重考虑检测方法,临床医生应特别重视检测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科学家们相信,维生素D是地球上曾存在的最古老的激素,从微小的浮游植物开始在大西洋里制造开始,距今大约已有7.5亿年。直到现在科学家仍无法确认为什么维生素D会被生产出来。不过小编在此建议各位追求美白的姑娘,适当的时候还是要无惧阳光,晒一晒有益于骨骼健康哦。
参考文献:
[1]JClinEndocrinolMetab.Dec23.AssociationBetweenVitaminDDeficiencyandPrimaryCesareanSection.MerewoodA
[2]Bodnar,etal.MaternalVitaminDDe?ciencyIsAssociatedwithBacterialVaginosisintheFirstTrimesterofPregnancy.J.Nutr.:–,.
[3]WangOu,etal.AssociationbetweenVitaminDInsufficiencyandtheRiskfor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inPregnantChineseWomen.BiomedEnvironSci,;25(4):-.
[4]De-RegilLM,etal.VitaminDsupplementationforwomenduringpregnancy.CochraneDatabaseSystRev.Feb15.
[5]NassrinKhalesi,etal.PrevalenceofMaternalVitaminDDeficiencyinNeonateswithDelayedHypocalcaemia.ActaMedicaIranica,Vol.50,No.11():-.
- 上一篇文章: 健康指南别乱补你缺哪种维生素,我们
- 下一篇文章: 秋分过后要补维生素D这也是老祖宗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