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3的研究历程

时间:2019-12-17来源:疾病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维生素D3是自然存在的脂溶性维生素,属类固醇激素。在人类多种组织细胞中均有维生素D受体(VDR)的表达。维生素D3对人体具有重要生理作用,参与免疫应答、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生理和病理学过程。它的作用主要是对骨骼,是骨代谢重要的调节激素。对皮肤组织、骨骼肌、免疫系统、神经组织、心血管、生殖器官等也具有重要作用。深入研究维生素D3与人类疾病发生的机制,研究维生素D3缺乏导致的骨质疏松及其与维生素D3代谢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具有重要的、深远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流行病学研究、维生素D3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及临床研究前景。

维生素D3是自然存在的脂溶性维生素,属类固醇激素。在人类30余种细胞及组织器官如小肠、骨骼、牙齿、肾脏、甲状旁腺、胰腺、B细胞、T细胞、卵巢组织、乳腺上皮细胞、附睾上皮细胞、某些神经组织、早幼粒细胞及多种癌细胞中都发现了维生素D3受体(VDR)的表达。

维生素D3是所有生物活性物质中一种非常独特的成分,具有多重作用,它是维生素,但本质上是激素,还可能是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应答、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生理和病理学过程。

维生素D3对矿物质合成代谢与维持骨骼稳定作用的研究起源于年……

维生素D3的研究历程

年,发现鱼干油在治疗佝偻病中有重要作用。年,英国的梅兰比(EdwardMellanby)爵士明确佝偻病是由于缺乏一种脂溶性物质,证实鳕鱼肝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佝偻病物质。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麦克科伦姆(McCollum)将鱼干油中治疗佝偻病的营养组份命名为“维生素D”。年,德国哥廷根大学阿道夫·温道斯(Windaus)确定维生素D的化学结构。年,德国的温道斯和英国的艾斯丘(Askew)确定了维生素D2的化学结构为麦角骨化醇。年,温道斯确定维生素D3的化学结构为胆骨化醇。19世纪70年代,威斯康星大学德卢卡(H.F.Deluca)、加州大学的诺曼(A.W.Norman)、剑桥大学的柯迪塞克(Kodicek)等发现维生素D的活性产物1,25(OH)2D3。19世纪80年代,维生素D受体核内定位的确立,并发现了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

本文作者为《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主编,原文发表在《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年第11期,欢迎分享,原文转发应保留作者姓名,注明出处。其他







































北京中科白殿疯眞棒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转载注明  http://www.qlsdo.com/jbby/824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维生素D缺乏症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