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维生素D的补充

时间:2017-10-31来源:疾病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随着近年科普知识不断的推广,“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在生后需要补充维生素D”这件事,很多家长都已经有所了解。但是还是很多爸爸妈妈在咨询,维生素D该什么时候开始补?补多少?补到什么时候?

今天,我就来给爸爸妈妈讲个大概。

为什么需要补充维生素D

对于小婴儿来说,缺乏维生素D最主要的一个危害就是患佝偻病。

维生素D可帮助身体吸收钙质这一功能毋庸置疑,而钙和磷酸盐又是骨骼形成所必需的两种矿物质。因此,成人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患上骨质疏松症并发生骨折,儿童缺乏维生素D可能患上佝偻病,在我国,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目前仍是婴幼儿的常见病。美国矫正外科医师学会的一次研究发现,接受过骨折治疗的人中,78%的人有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的问题,39%的人严重缺乏维生素D。一次针对同为亚洲人且饮食习惯与我们相近的韩国人的调查发现,手腕骨折过的绝经妇女,其血液中的维生素D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同年龄段的女性。

  但除了导致骨骼方面的疾病以外,维生素D缺乏还有更广泛的影响。几乎我们所有的身体组织当中都含有维生素D的受体,例如肠胃、大脑、心脏、皮肤中。维生素D的作用类似于激素,可以影响多个基因的表达,所以它的多少关乎我们全身的健康。一些研究也显示,维生素D水平低的人常跟心脏病、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等扯上关系。

  心脏病

  最近,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发现,低水平的维生素D有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的几率增加。研究结果显示,相比维生素D血液含量正常的人,血液含量较低的人患缺血性心脏病的几率增加了40%,心脏病突发的几率增加了74%,早夭的几率增加了57%,死于心脏病的几率增加了至少81%。另外,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也发现,每天摄取一日所需的维生素D,即至少个国际单位(IU)的男性,患心脏问题或发生中风的风险,比每天摄取不到个国际单位维生素D的男性低16%。虽然研究显示,摄取较多维生素D可降低男性患上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但并未发现维生素D与女性这方面的健康问题之间的关联。这可能是因为,人体内的维生素D主要储存于脂肪组织,而女性身体的脂肪百分比通常比男性要高,所以女性血液中活跃的维生素D含量较少。

  癌症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曾有研究发现,适量补充维生素D可能预防结直肠癌与乳腺癌。研究者对不同地区与国家居民的血液样本和健康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血液中维生素D的含量与结直肠癌与乳腺癌的几率有一定关联。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高的人,患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几率偏低,维生素D含量低的人则患这两种癌症的几率偏高。最近一篇发表于《致癌作用》期刊(Carcinogenesis)的研究报告还显示,血清中高水平的维生素D含量能够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几率,尤其是对于绝经后的妇女来说。

  免疫系统疾病

  多发性硬化症是因为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大脑和脊髓的神经鞘,导致了神经障碍,患者的感觉、视觉、运动和平衡能力等都会受到影响。青年女性患者较多,但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免疫系统的失常一直不清楚。不过,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发现,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水平低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大脑损伤更加严重,发病次数也更多。可很遗憾的是,现在并没有研究显示,补充维生素D能够改善这种情况。这有可能是因为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不够。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过量补充可能引起中毒。现在,研究者需要找到安全而有效的补充剂量。另外,不少研究发现,维生素D的缺乏还经常跟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有关。

  黑色素和脂肪是维生素D的敌人

  维生素D是固醇类衍生物,太阳中的户外紫外线(UVB)能够让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但皮肤中的黑色素会为了保护我们不被晒伤而阻挡紫外线的吸收,所以这种保护反而成为了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在以往,因为我们户外活动的时间较多,保护和与维生素D的形成能够达到一种平衡,而现在极少的户外活动时间、过度的防晒以及居住地的迁徙都在打破这种平衡。例如,本来生活在日照多的地区的人,进化让他们的皮肤中有较多的黑色素,但交通的发展让他们迁徙到了日照少的地区,这样他们的皮肤便不能够吸收到足够多的UVB来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

  另外,肥胖也是维生素D的一个劲敌。

维生素D会储存在我们的脂肪当中,但是只有血液中的维生素D才是具有活性的和有益健康的。脂肪的增多意味着,维生素D都会藏到脂肪当中去,而不会活跃在血液中。而且,脂肪细胞一旦吸收了维生素D,就很难再把它们释放出来。肥胖是现代人的大问题,即使体重没有超重,也可能存在身体脂肪含量过高的问题,让维生素D的血液含量处于不健康的低水平。

维生素D的来源

下图可以看出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光照、食物、以及额外的补充维生素D。

下图可以看出体内物质经过光照后转换为维生素D3,后来经过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转化为有用的活性物质作用于人体。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与日光照射、季节、气候、地理、喂养方式、出生情况、生活习惯、环境卫生、遗传等因素都有相关。

小婴儿体内的维生素D的来源一般有三种

母体转运至胎儿。(一般生后2周即消耗完,所以足月儿要求在生后2周即开始维生素D的补充)

皮肤的光照合成,也是后期维生素D的重要合成途径。

食物中的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

通过上面的讲解可以看出小宝宝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母亲妊娠期维生素D不足

室内活动比较多、户外活动少,阳光照射不足

小宝宝生长过快,需要维生素D量不足(早产儿)

母亲或小宝宝膳食不均衡,摄入的维生素D不足

某些疾病的影响,如消化系统的疾病,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利用

补充维生素D和补钙的关系

很多妈妈担心的缺钙,其实大部分是缺乏维生素D。尤其是佝偻病的预防,并非单纯补钙,而是要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来预防。

正常足月小朋友从出生到一岁身长要增加25厘米,需要大量的钙,而早产宝宝生后的生长更快,需求更大,钙的来源主要是奶制品,如果一天能吃毫升以上的奶,就能满足宝宝钙的需要,特别是母乳中的钙更容易吸收。

但是钙的吸收和利用主要靠维生素D,维生素D在母乳中含量很低,配方奶中也有限,所以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

怎样补充维生素D?

各种类型的奶源维生素D的含量:(IU=国际单位)

母乳:2-6IU/ml,母乳中也含有维生素D,但是由于量较低,因此不足以弥补维生素D的潜在缺乏。

母乳强化剂:IU/ml。

早产儿配方奶:40IU/ml。

维生素D补充剂:IU/粒。

维生素AD(伊可新)小于1岁剂型:IU/粒,大于1岁剂型IU/粒。

根据我国年发布的《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补充维生素D的预防量:(IU=国际单位)

足月儿14天后开始补充,每日-国际单位(国际单位=IU),直至青春期。(根据所在地域不同、季节不同等情况选择IU还是IU,以儿保医生告知为主,遵医嘱补充)

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后应立即服用维生素D,每日IU,3月龄后,改为每日IU,直到青春期。

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可以适当调整服用剂量。

(因为南方、北方纬度不同,接受日照的时间和量是不同的;冬天、夏天由于户外活动的多少以及太阳相对于地球位置的变化,接受日照的时间和量也是不同的。)

早产儿宝宝该怎样服用维生素D?

目前市面上的普通维生素D3滴剂一粒为IU,IU则为两粒。

举例:假如家中有伊可欣(AD)和普通维生素D滴剂(D3),足月儿后生后14天开始每日口服1粒伊可新(IU)(小于1岁),直至青春期。早产儿/低体重儿在每次吃奶达10ml时就可以开始补充,每天服用伊可欣一粒+D3一粒(一共IU),3个月后可改为伊可欣一粒(IU)(小于1岁),1岁以后改为伊可新一粒(大于1岁)(IU),直至青春期。

冬天日照少户外活动少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维生素D的补充,夏天日照多户外活动多的时候可以适当减少维生素D的补充。

再次强调:遵医嘱补充!

小婴儿该怎样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

在比较温暖和空气环境比较好的时候,要尽量增加户外活动。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周户外活动2小时,仅暴露面部与手部,即可维持婴儿维生素D浓度在正常范围的低值。

但由于影响日光照射的环境因素较多,如季节、气候、空气污染、时间、纬度等,同时皮肤色素沉着、防晒霜、衣着等亦明显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室内活动增多进一步减少了户外活动时间。因此,为保证儿童的骨骼健康,冬季应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夏季可到室外阴凉处活动,孕妇及儿童尤应注意适当晒太阳。

特别提醒:<6个月的小婴儿应避开正午时间,避免日光直射。户外活动应考虑到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地区特点进行,接受阳光的皮肤面积逐渐增加,如面部(避免阳光直接晒到眼睛)、手臂、腿、臀部等。晒太阳的时间逐渐增多,平均户外活动应在1-2小时每天。同时,对于日照量亦要适宜,尽量选择夏季早晨或午后晒太阳,这个时段的紫外线不仅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而且对皮肤的伤害较小。

宝宝吃鱼肝油好还是纯的维生素D好

  通常情况下,母乳喂养的宝宝,只要妈妈营养均衡,宝宝可以母乳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A,或从奶粉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A。鱼肝油中同时含有维生素D和维生素A,而且含单位的鱼肝油中含维生素A往往在1单位左右,由于宝宝可以从饮食获得足够的维生素A,而每天摄入鱼肝油可能会造成维生素A过量,或摄入不必要多维生素A。但每天1粒鱼肝油相对也是安全的。对于具有缺乏维生素A风险的宝宝,补充鱼肝油或许更明智。因此,对于一般健康的宝宝,最好选择纯的维生素D,当然每天补充1粒鱼肝油对宝宝来说相对也是安全,目前尚未见到每天补充1粒鱼肝油(例如含维生素D单位,维生素A1)发生副作用或中毒的报道。

预防剂量的维生素D会中毒吗

  很多家长担心吃维生素D会中毒,不敢给孩子吃,有些甚至已经诊断为佝偻病的孩子,由于家长的误解没有听从医嘱,延误了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其实,预防剂量的维生素D可以长期服用,不会引起中毒。预防剂量如同食物,而非毒物。

  在我国,儿童从出生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最好到2周岁以后。美国则推荐补充维生素D到整个儿童时期和青少年时期,且剂量任然为单位。

 

 维生素D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s,即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每日摄入最高上限):

0~6个月的婴儿:0IU(25mcg)

7~12个月的婴儿:1IU(38mcg)

1~3岁的儿童:2IU(63mcg)

4~8岁的儿童:IU(75mcg)

9岁及以上的儿童和成年人(包括妊娠和哺乳期妇女):0IU(mcg)

  数据来源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膳食补充办公室(OfficeofDietarySupplement)

任何一个食物、营养素过度服用都会中毒。

一般小婴儿每日服用00-00IU或者每天每公斤体重服用0IU连续5个月时可发生中毒,敏感的小婴儿每日服用0IU,连续1-3个月可中毒。

简单的说,假如一个小宝宝是最敏感的体质,每天至少也要吃10粒,至少连续一个月,才会引起中毒!

因此,即使早产宝宝在使用母乳强化剂,每天喝大量奶液,然后额外再补充一粒维生素D,离中毒量也远着呢,不必因此而过分焦虑。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今天我们讲解的维生素D的服用量,都是预防剂量哦,如果小朋友有佝偻病早期表现或者已经确诊佝偻病了,请一定遵医嘱补充钙或者维生素D,万万不可擅自做主。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







































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家
北京哪个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注明  http://www.qlsdo.com/jbby/542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维生素D缺乏症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