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哈医大一院血药浓度监测,你准备好了吗

时间:2017-4-24来源:临床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哈医大一院药学部开展血药浓度检测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是全国最早开展此项目的单位之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院药学部不但配备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而且还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超、态度严谨、踏实勤奋的检测团队,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省内更是首屈一指。但由于大众对血药浓度检测这个相对年轻的学科还有些陌生,所以对检测的某些细节还缺乏了解,今天小编就血药浓度检测的流程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释疑解惑,希望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能从中获益。

1

检测前天晚上和当天早上可以正常服药吗?血药浓度检测是服药前检测还是服药后检测?

答:检测前天一定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检测当天早上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确定是否服药。

一般血药浓度检测须待服药达到稳态后(如丙戊酸服药2-4天后可达稳态),选择再次服药前(一般30分钟内),来采血检测药物的谷浓度C0;

特殊情况下,待服药达到稳态后,选择服药后来采血检测药物的峰浓度(如环孢霉素的峰浓度在用药后2小时采血检测,万古霉素的峰浓度一般在滴注结束后0.5-1小时采血检测);

特殊项目血药浓度检测采用分时间段采血检测方式(如甲氨蝶呤在开始用药的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分别采血检测)。

2

检测前需要禁食禁水,比如不能喝水吃饭吗?

答:一般血药浓度检测前不需要禁食禁水,但由于患者状态、饮食、吸烟、饮酒等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如果不加控制可使结果出现偏差。所以,检测前患者应保守正常的生活状态,如作息规律、不要大量喝水或饮料等。

3

检测前需要预约吗?医院检测吗?

答:检测不需要预约。作为省内血药浓医院,我院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均可开展上述所有项目的检测。

4

检查前是否一定要到专科医生处开血药浓度检测处方单?

答:住院患者由医生直接下医嘱即可。对于门诊患者可有两种选择:①普通方式:专科挂号,到医生处开处方单,此法在门诊患者较多时较为费时。②便民方式:到便民门诊挂号开处方单(婴幼儿除外),此法较为省时。

5

检查结果多长时间可以出来?

答:一般上午10点之前送至实验室检测的样本在当天下午2点以后可以正常打印结果,上午10点之后送到的样本可在第二天下午2点以后打印结果。

6

检测流程?

第一步:检测申请

①住院:医生下医嘱

②门诊:挂号→开处方→交费

第二步:抽血取样

①住院:护士床前采血

②门诊:患者到采血室采血

注意事项:无论全血还是血浆均推荐使用EDTA抗凝的紫色头盖的采血管,采集血样2-3ml。采集样本前要保持平静,不要激动或恐惧,不要过量运动,采血时间选择在上午7:00-9:00为宜。

第三步:送检

均由护理支持中心专人收集血样并送检

第四步:结果领取

检测结果会通过院LIS网及时回传给医生及门诊终端。

①住院:下午两点之后通过网络回传给医护人员;

②门诊:患者下午两点之后可到门诊2楼或3楼采血室旁刷就诊卡可打印结果。

第五步:结果咨询

原则上找各自的负责医生咨询,也可直接拨打药学部实验室的电话获得帮助。

7

检测的费用是多少?

答:所有检测项目的费用均按省物价局规定收取,现有项目收费从元至元不等。

8

什么情况下需要检测?

答:根据每种药物的不同,进行检测的时机有所不同。一般下列情况下考虑检测:

服药后首次达到稳态时;

可能发生急性过量中毒时;

剂量调整或改变用药方案时;

合并用药时;

出现毒性反应或症状控制不佳时;

评价疗效时(定期检测)。

9

报告解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判断检测结果?

答:对检测结果进行解释时要注意:

①结合所测药物的药动学特征进行解释;

②密切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解释;

③结合可能影响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的因素进行解释,这些因素可包括:

机体方面的因素:如个体差异、疾病状况;

药物方面因素:如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生物利用度;

其他因素:如用药史、用药时间、采血时间、测定方法等;

④重点考虑药物的药动学与药效学差异、药物相互作用等。

检测结果判断:

10

有疑问,如何获得帮助?

答:我院药学部现由博士4名,硕士2名负责血药浓度检测工作,可同时开展血药浓度检测咨询,随时为广大患者及医务工作者尽心答疑解惑,有任何疑问可随时拨打(内线)和-8555(院外),我们将给您提供最专业的回答。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编辑:鲁静

扫描下方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的医疗


转载注明  http://www.qlsdo.com/lczl/396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维生素D缺乏症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