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总是闷闷不乐,无精打采原来是它惹

时间:2021-6-17来源:临床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在冬季,寒冷的天气、“惨淡”的阳光,会不会让你有时候感觉闷闷不乐、无精打采、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全身不适的症状?

别担心,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医生们把它叫做“季节性情绪紊乱(SeasonalAffectiveDisorder,简称SAD)”——一种因季节变化而出现的生物和情绪混合型障碍。

那么,为什么冬季会成为抑郁的高发时节呢?

原因一:“生物钟”闹情绪

人体内有一套很精确的日节律系统,即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生物钟”,“生物钟”的正常运行有赖于主要接收三方面的信号输入,包括经视网膜传导的光信号、中缝核产生的5-羟色胺以及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

还有一些证据表明,在眼睛后方存在一些被称为“ipPGCs”的细胞,这种细胞对蓝光特别敏感,并通过与脑部的很多区域相连来调节睡眠、“生物钟”、情绪等。

冬季日光照射减少,视网膜及蓝光敏感细胞的传入刺激减少,就会产生生物节律紊乱,情绪障碍等问题。

原因二:“褪黑素”不听话

褪黑素是调节日节律的重要激素之一,褪黑素浓度的变化也与光照密切相关,光照强烈时,褪黑素浓度逐渐降低,光照减弱时,褪黑素浓度逐渐升高。随着冬季白昼时间的缩短,会导致褪黑素释放和回落的延迟,造成我们的生物钟节律与外界时间不同步,晨起时高浓度的褪黑素不仅会使人感到疲倦,情绪低落,还会强烈抑制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兴奋性激素的合成,而低浓度的甲状腺素也会对情绪,食欲等造成一定的负性影响。

原因三:开心被抑制

5-羟色胺被认为是一种与情绪调节有关的神经递质,有研究表明,相比于健康人,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患者产生的一种抑制5-羟色胺活性的蛋白质(SERT),其浓度在冬季可比夏季增加约5%,因此,5-羟色胺的活性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原因四:环境色调太单一

人类的脑神经对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兴奋度,而冬季草木凋零、冰天雪地的灰白色调正处于人类色彩兴奋区上的盲区,长时间失去颜色的刺激也会造成脑细胞兴奋度降低,使人的情绪也处于低潮。

原因五:生理功能变“佛系”

冬季寒冷的气候会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处于相对抑制的状态,如呼吸频率,心率等,而这种相对抑制的状态则会造成脑细胞的相对缺氧,而使其处于低兴奋状态。此外,研究结果表明,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通过调节体内激素和炎症介质等水平对情绪进行调节,而随着冬天运动量的减少,失去了运动的正性调节机制,人的情绪水平也会受到影响。

那么,如何预防冬季抑郁症的发生呢?

增加光照和室外运动的时间

冬季抑郁症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冬季光照的不足,因此增加日光照射和室外运动的时间对预防冬季抑郁症的发生有良好效果。同时经常参加室外运动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因子,改善脑细胞的活性,还可以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排除体内多余的代谢产物和毒素,从而有效预防抑郁。

保持规律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

日节律紊乱从生理和社会的角度都可以造成情绪的紊乱,因此养成良好的作息是保证良好情绪的基础。固定就寝和起床的时间,减少熬夜,睡前尽量避免咖啡、浓茶等兴奋性物质的摄入,避免剧烈活动,听舒缓的音乐助眠等都是保证良好睡眠的有效措施。

注意饮食的调整

食欲增加和体重增加也是“冬季抑郁症”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要注意控制糖类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矿物质、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同时,适当服用维生素D不仅可以弥补冬季日光照射不足造成的维生素D缺乏,对情绪调节也有一定作用。

注意环境调节

可以选用暖色调的墙纸、悬挂色彩缤纷的画、在办公室或家里种一些绿色植物等,通过色彩变化改善抑郁情绪。

(⊙版权声明:部分文字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国医堂治未病



转载注明  http://www.qlsdo.com/lczl/1061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维生素D缺乏症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