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高考迎考月历发布

时间:2016-4-4来源:临床表现 作者:佚名 点击: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2014年31省分GDP含金量排名》

【封面故事】GDP含金量哪一个省分更高

沪京粤跌出前三第一梯队多被中西部省分占据

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国居民的幸福感有何变化?不同区域的居民幸福感又有何不同?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曾说,只有GDP,可能不一定幸福,但如果没有GDP,一定不会幸福。

据《中国经济周刊》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统计,31个省分在2015年地方两会上公布的2014年的GDP数据中,有24个省分GDP过万亿元。

以最能反应区域发展水平的人均GDP角度考察,31个省分中,有天津、北京、上海等9个省分的人均GDP过万美元。依照世界银行2013年的分类标准,天津、北京、上海、江苏已到达高收入经济体的标准。

GDP衡量的是一国或一个地区一定时间内终究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DP收入将分配给企业、政府和居民。居民收入则衡量在创造GDP进程中,居民所能分得的收入。微观经济学理论表明,居民幸福感会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截至2015年2月12日,经《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中国经济研究院统计发现,累计有20个省分的统计部门权威发布了201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让中国居民人均收入情况得到更全面的展现。

在这20个省分中,浙江以32658元位列201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榜榜首。

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比值,被权威专家认为更能用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自2009年起,《中国经济周刊》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已连续6年发布根据各省份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数据计算出的比值,并将这一比值视作GDP含金量(即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又被称作幸福指数)。

正是由于今年有了官方权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今年的GDP含金量榜单与往年大不一样。2014年的全国GDP含金量平均值为0.431,创历年最高值。较2009年的0.3856增长了11.8,出现明显上升趋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想方设法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同享,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成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应有之义。

GDP含金量的排名反应了民众分享GDP蛋糕的大与小,也为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和发展观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值。

2014年31省分GDP含金量大排名

2015年2月,《中国经济周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通过统计全国31个省分公布的2014年的最新经济数据,计算得出2014年31省分GDP含金量排名,并采访专家学者对排名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分GDP含金量排名顺次为:云南、安徽、江西、山西、广西、贵州、上海、四川、浙江、海南、甘肃、黑龙江、湖南、河南、河北、广东、北京、湖北、重庆、宁夏、西藏、福建、青海、新疆、辽宁、吉林、山东、陕西、江苏、内蒙古、天津。

其中云南等12个省分位居GDP含金量的全国平均数之上。

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将表格中的省分分为三个梯队进行了解读。

第一梯队(全国平均数之前)有13个省分:云南、安徽、江西、山西、广西、贵州、上海、四川、浙江、海南、甘肃、黑龙江。

第二梯队有9个省分:湖南、河南、河北、广东、北京、湖北、重庆、宁夏、西藏、福建。

第三梯队有9个省分:青海、新疆、辽宁、吉林、山东、陕西、江苏、内蒙古、天津。

沪京粤跌出前三第一梯队多被中西部省分占据

跟GDP含金量直接相干的重要指标就是居民收入。从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单看,排在前三位的是:上海、北京、浙江。虽然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是含金量计算公式中的份子,其高低排名不等于GDP含金量排名,但鉴于自2011年以来,上海、北京、广东已连续三年位居GDP含金量排行榜前3,且位次无变化,故研究人员起初认为如果不出意外,上海、北京应当仍然会是2014年GDP含金量榜单的领头羊。

但是,2014年的排名甫1问世,接受采访的几位专家都甚感意外:沪京粤居然不在第一梯度之列。上海虽然在第一梯队,却从首位跌到了第7位;北京更是从第二跌到了第17位。2014年的前三名被云南、安徽、江西取而代之:一个西部省分,两个中部省分。

但是这三个中西部省分也并不是无名之辈。自2010年以来的GDP含金量排名中,3省分均位列前十。

整体看排在第一梯队的13个省分,中、西、东部省分平分秋色。中部占5个席位:山西、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南;西部占5个席位: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广西;东部占3个席位:上海、浙江、海南。中西部加起来共10个省分。

研究审视第一梯队省分的相干数据,会发现西部地区这样一个特点:不论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人均GDP,都出现低水平发展。特别是甘肃和贵州,作为中国贫困省分的典型,甘肃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倒数第二,为11782.78元;贵州全国倒数第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71.00元。

第一梯队中除上海和浙江两个发达省分外,其余11省分,人均GDP都在15000元左右,远低于排在第二、第三梯队的北京、天津、广东等人均GDP到达3万元、乃至4万元以上的省分。

针对今年的榜单中很多中西部省分跃居第一梯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对《中国经济周刊》解释道,第一梯队中部份低发展水平地区上榜,跟地方政府在发展中,重视把大量的转移支付用于改良和提升人民生活有关。而由于这些地区整体的人均GDP较低,因此表现在数据上,GDP含金量的排名就很高。

从GDP含金量的计算公式上分析也可发现,GDP含金量排名之所以会得到提升,是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虽然,第一梯队的GDP增速其实不高,但是由于将财政转移支付用于民生,在分母(人均GDP不变的情况下),份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加大,使得GDP含金量的比值增大。

尽人皆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我国广泛适用,是平衡各地财政收支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中央财政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框架内,专门设立对应转移支付项目,逐年加大对这些地区补助力度,帮助其加快发展。

特别是2013年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的转移支付力度的明确要求。遵照这1要求,2014年中央财政上述各项转移支付又有明显增加。

财政部站数据显示,2014年中央对边疆地区转移支付120亿元,民族地区520亿元。云南、贵州、广西、甘肃等第一梯队省分均在上述转移支付之列。虽然这些资金总量不大,但是截至2013年底,云南、贵州、广西、甘肃4省分总人口之和也不过才1.5亿人,这些转移支付对提升人均收入效果明显。

另外,保障和改良民生,是云南、贵州等省分公共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2015年的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锲而不舍保障和改良民生。资料显示,近年来,云南省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占到财政支出总额的70以上。贵州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贵州省9项重点民生类支出合计2301.01亿元,增长14.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

不过,虽然将钱用于民生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但是,各地经济要想延续、健康地发展,单纯依托转移支付保持GDP含金量的高分值,其实不具有持久性。袁钢明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贫困地区收入分配的比例高其实不见得是好事,如果发展的绝对水平很低,被迫进行多分配,表面上能够减缓当前的贫困和痛苦,但是增长将出现不可持续性或没有发展后劲,这不利于未来发展,从而也将致使我国的贫富差距愈来愈大。

专家为什么最看好第二梯队:名次虽低,但统筹发展与消费,分配比例更公道

相对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的10个省分阵容很是强大。榜单显示,第二梯队东部省分有4个:北京、广东、福建、河北;中部省分有3个:河南、湖北、湖南;西部省分有3个:重庆、西藏、宁夏。北京和广东这些人均GDP到达高收入经济体标准的省分,出现在了这个中间梯队中,让人甚感意外。

但这个第二梯队,袁钢明最为看好,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北京和广东处在这样一个高水平的、两边都统筹的第二梯队中,说明这两个地方既重视投资和发展,又使得消费能够保持在高水平上,虽然收入分配(占人均GDP)比例有点偏低,但这可能是更公道的一种状态。

以北京为例。近年来,北京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料显示,2013年北京服务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是76.9,2014年服务业占GDP比重到达77.9,服务型经济特点更加明显,而且都是以高端服务业为主。通过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居民收入相对较高,根据中国经济研究院的计算,北京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到达40665.29元,人均GDP到达100864.38元,均位居全国第二位。

广东省也不例外。广东省以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在许多经济指标上都列各省份第一位。GDP从1989年至2014年连续25年居全国第一。其中进出口总额年均占全国约1/4,累计吸引外商投资占全国约1/4。也因如此,北京、广东这两个经济发达省市,在《中国经济周刊》发布的2011年到2013年的GDP含金量排名中,都稳坐第二、第三把交椅。

但是,2014年北京、广东两地的GDP含金量却未到达料想的状态,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两个省市人均生活水准仍有待提高?

其实不尽然。清华大学教授袁钢明的解释切中要害,在一个低发展水平的条件下,收入分配提得太高,GDP含金量的数值大,就会把全部经济压垮。反过来,在发展的中期,如果既重视分配比例,GDP含金量的数值大小适中,分配比例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同时还重视发展,这种情况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也说明北京、广东的发展最为公道。

第三梯队:山东、江苏和天津GDP含金量低专家建议加大民生投入

在第三梯队有两个现象较为突出:1是这个梯队不唯一经济欠发达的省分,比如青海、新疆,也有近年来发展比较好的省分,比如山东、江苏、天津、内蒙古、辽宁、陕西等。2是不同区域之间的GDP含金量差异大,有4个富裕省分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而经济欠发达省分青海、新疆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5万元徘徊。整体看,在第三梯队中,富裕省分占大多数。

但是,江苏、山东这两个2014年GDP排名第三、第四位的经济大省,在当年GDP含金量的排名中,却位居榜单的倒数第三位和倒数第五位。

这并不是偶然。历年GDP含金量榜单显示,江苏、山东在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的GDP含金量排名中均位列最后10名,2011年、2013年,也排在最后15名。

天津的排名也好不到哪儿去。2012、2013年连续两年的GDP含金量排名中,天津也在最后10名之列。但是,在2014年下降最快,成了倒数第一。

对这类现象,袁钢明将其解读为这一榜单中的部份人均GDP水平较高的省分由于整体收入水平改良了,轻视了居民收入水平。

但是这种情况也跟经济发展存在的波动性周期有关,当收入水平到达一定高度以后,也就是社会矛盾开始化解之时,政府就会扩大项目投资,然后减少收入,这是一个阶段性周期性的变化一段时间重视民生和收入,一段时间重视投资。这类周期性变化在最后一个梯队特别明显。袁钢明说。

有专家认为这种情况类似于国际上一些步入中等收入圈套的国家。专家分析认为,这些国家到达了一定的高速发展水平后,就会头脑发热,把很多资金投资到一些大规模的项目上,主要原因就是认为居民收入已到达了温饱的水平。

根据地方政府的公然数据,山东、江苏2014年17月的投资额就超过2万亿元;辽宁、湖南等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乃至超过一半。

事实上,在山东、天津等省分,政府财政收入增速快于居民收入已屡见不鲜。2014年天津市的GDP增长10,政府财政收入2390亿元,增长15;而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7和10.8,远低于财政收入增速。

山东省的情况一样如此,2014年GDP增速为8.7,财政收入增长10.2;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仍低于GDP和财政收入增速。2014年陕西省财政收入安稳较快增长,全年总计1889.98亿元,同比增长13.63;而同期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仅为10.2。这些都拖累了GDP含金量。

比较历届榜单,GDP含金量排名后5位的省分中,陕西、内蒙古这两个中西部省分的排名,已连续4年没有动过了,分别位居倒数第4位和第2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西部地区投资很大,或许每一年都会新增一个大的投资项目,但这个项目不一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虽然GDP增加了,意味着分母上的人均GDP增加了,但是份子上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却未显著增加,这样GDP含金量就不会高。

第三梯队如何提高GDP含金量?长时间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通过《中国经济周刊》向第三梯队的省分提出建议,第三梯度的中西部省分,在关注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民生和公共服务的投入。而东部的那些富裕省分,还是应当拿出更多的利益投入到民生和公共服务中。

2014年GDP含金量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中国经济研究院

该公式主要衡量单位GDP中居民收入所占的比例。

需要说明的是,往年关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算法,采取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口占比。之所以采取这类算法,是由于2014年之前,各地统计机构并未公布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所以根据专家建议,人均可支配收入采取近似算法,即由(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口占比计算得出。

2014年情况有了大变化。截至2015年2月12日,全国累计20个省分以官方情势对外公布了其2014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上海、吉林、安徽、甘肃、青海、西藏、宁夏、新疆、北京、天津、重庆等11省分未公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公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甘肃、上海、北京仅公布农民人均纯收入)。

上述11省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中国经济研究院根据2013年末上述11省分城镇人口及农村人口占比,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对这类算法,据《中国经济周刊》部份省分统计部门了解,此种算法与他们的计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算法一致。

因目前公布人均GDP省分仅北京、内蒙古、安徽、广东、海南等5省分,因此此次排名中人均GDP的数据为2014年GDP与2013年末当地常住人口之比而得。

除上述说明外,图中其余数据均来自各省份统计局的公然公布。



















































白颠风白癜风医院哈尔滨哪家好

转载注明  http://www.qlsdo.com/lcbx/69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维生素D缺乏症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