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贴士怎样合理地给孩子补充维生素
据调查,我国学龄前儿童因维生素D缺乏等原因引起钙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达50%,由此引发的小儿佝偻病患病率达30%以上。但是许多家长忽视了维生素D缺乏才是引起“佝偻病”的真正元凶,并非“钙缺乏”,仍在盲目补钙,最终也没有避免孩子出现佝偻病的骨骼畸形。佝偻病首先是缺维生素D,继而导致钙磷代谢障碍。所以,儿童更要重视补充的是维生素D。
人体维生素D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包括:
1、母体胎儿转运,胎儿可以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维生素D,可以满足生后一段时间的生长需要;
2、食物来源的维生素D,天然食物中含有维生素D很少,母乳、肉和鱼类含有少量维生素D,谷物、蔬菜和水果不含维生素D;
3、皮肤合成是最主要的来源。孩子之所以发生“佝偻病”主要是日光照射不足,不能将皮肤中的7-脱氢胆骨化醇(7-DHC)转变成维生素D,因此佝偻病也被形象地称为“缺晒(太阳)病”。
现实中,一些孩子都是因为检测了“血钙”降低才补充钙剂的,需要提醒的是检测钙的含量,医院,由于检测方法的不同,会使结果大相径庭,不能因为检测了“血钙降低”就认为缺钙,由于血钙受到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和维生素D的共同调节,通常会保持恒定水平,对于血钙的检查结果需要正确地分析。商店药店里摆放的“单光子骨密度测试仪”,只能测手臂的尺骨和桡骨,而钙的流失主要危害是腰骶椎和髋骨的缺钙,因此这种测试并不准确。通过检查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是诊断维生素D缺乏最可靠的标准,但是由于很多单位并未开展此项检查,因而可以用相对敏感准确的“骨碱性磷酸酶”检查来代替,其正常值为以下,如果升高表明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正常情况下孩子每天需要多少钙和怎样补充呢?大家普遍认为0~6个月毫克/日(只要每天饮母乳或配方奶~毫升);6~12个月毫克/日(婴儿开始添加辅食,每天的喝奶量逐渐减少,从这时起应适当补充钙剂);1~3岁毫克/日(饮食是从以奶类为主,逐渐过度到以谷类为主的,每天最好饮奶毫升左右)。
在补钙制剂中钙元素的净含量约为:天然乳酸钙为24%~28%、乳酸钙13.0%、碳酸钙40.0%。不同钙制剂的吸收率也有差别,葡萄糖酸钙、乳酸钙吸收率约25~30%,碳酸钙,吸收率较高,可达35%以上。婴儿胃酸浓度低,最好选择葡萄酸钙、乳酸钙等有机钙;2~3岁后胃酸浓度逐渐增高,可选择含钙量较丰富的无机钙,如碳酸钙。孩子补钙,每年的春秋两季各补1个月即可,不要盲目过度补钙。
孩子患佝偻病除了合理的补充钙剂外,最重要的应该是补充维生素D,应以口服为主。补充维生素D的方法包括多晒太阳和正确应用维生素D制剂,研究发现,每天服用单纯补充钙制剂的学龄前儿童,其佝偻病的患病率与未服钙剂组基本相同,由此可见,维生素D在小儿佝偻病的发病中至关重要。
补充维生素D可以通过口服鱼肝油制剂,普通鱼肝油(维生素A0IU、维生素DIU,即10:1)在婴幼儿中较少使用,多数使用的是婴儿专用鱼肝油,如伊可欣鱼肝油,0~1岁制剂每粒含维生素AIU、维生素DIU(即3:1),1岁以上制剂每粒含维生素A0IU、维生素DIU。婴幼儿在冬季由于户外活动机会较少,应该每日补充维生素D(伊可欣),在春秋季节可以隔日补充,在夏季应停止补充维生素D,这样既可以补充不足,也可以避免维生素A中毒。孩子年龄超过3岁由于活动范围扩大,可以不用补充维生素D。严重佝偻病患儿开始补充维生素D的剂量一般为每日50ug~ug(0IU~0IU),1月后改预防量IU/日。当佝偻病较为严重或孩子无法口服可以肌肉注射维生素D20万IU~30万IU/次,3个月后改预防量。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如果身体出现这些症状,可能就是缺乏维生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