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凌药不能停谷崎润一郎维生素与殖民

时间:2018-6-7来源:康复案例 作者:佚名 点击:

谷崎润一郎

文︱康凌

现代相亲文学的扛鼎之作、谷崎润一郎的《细雪》,是这么开头的:楼下,雪子正陪着悦子练琴。楼上,幸子在梳妆打扮,看到妙子经过,把她喊住,让她帮忙敷粉。妙子刚起手,两人的话题就迅速切换到了八卦雪子新近的相亲对象上,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一发入魂、直击心灵的追问:做什么工作的?单位好不好?工资多少啦?哪里毕业的?什么家庭背景?有多少财产?为什么到现在还不结婚?——还有最重要的,照片有伐?

大龄女青年雪子的嫁人问题,就这么赤裸裸地被摆上了台面,更重要的是,以这三言两语间的问答与评点,谷崎润一郎轻巧地点出了莳冈氏在嫁(mài)女儿时的顾虑与算计。在某种意义上,厚厚三卷的《细雪》,正是借由对这些问题的反复权衡取舍,展现出了一个衰落中的关西望族在动荡的社会中如何不断重新调试、定位自身,以及这些定位背后的冲突、无奈与妥协。

不过,开篇这一幕并未就此结束。谷崎笔锋一转,带出了一个貌似可有可无的小细节。幸子画完妆,突然想起来件事儿,便嘱咐妙子道:

“哎对了,我又‘缺B’了,麻烦你下楼去吩咐一声,让谁把注射器消消毒。”

脚气可以说是阪神地区的一种地方病,也许由于这个缘故,这一家人从当家的两口子到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悦子,每年夏秋两季都闹脚气,注射维生素B就成了习惯。近来连医生那儿也不去了,家里常备有高效维生素注射剂,连没有什么毛病的时候也互相打针。只要什么地方有点儿不舒服,就归之于缺少维生素B。也不知是谁先说开的,碰到这种情况,就称之为“缺B”。

“缺B”这个症状,几乎贯穿全书,一家人把注射维生素当习惯,有事儿没事儿就掏出针筒互相打,动作还相当熟练,先“用砂轮划断瓶颈,把药水吸进注射器”,拉过手臂,“用蘸着酒精的脱脂棉”擦一擦,一下把针头扎进去,完了还要“贴上胶布,在进针处又拍又揉,使肌肉松弛下来”这才算完成了全套。至于打针的原因,治疗脚气病当然是最常见的原因,但“没有什么毛病的时候”也没停过,用叙事者的话说,“姐妹们互相打针几乎成了她们的日课”。妙子病了,要注射维他命以助康复。悦子晚上失眠睡不着,幸子上手就给她来了一针。天热,三姐妹胃口不好,于是互相打针。雪子想要消除自己眼皮上的那块褐色斑,于是每隔一天要打一针维生素。三姐妹准备去听音乐会,出门前商量着穿什么衣服,差点误了时间,而就在这当口,还要挤出时间来打一针。对于她们来说,维生素仿佛成了所有健康问题的万灵药。——问题是,为什么?这些关于维生素的细节,对于谷崎润一郎的叙事而言起到什么作用?它的重要性从何而来?在当时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谷崎润一郎《细雪》

在《秘窗》中,安东尼·钱伯斯将谷崎润一郎叙事中的维生素与疾病关联了起来,而后者则可以被视为家族衰落的一个标志。钱伯斯写道,“疾病指向了凋零与衰亡,并为读者提示着小说诸角色的身体的脆弱性,同时,疾病也表征着那种贯穿全书的焦虑感”。这种关于衰亡的焦虑感绝不仅限于莳冈家族之内。钱伯斯特意提醒我们,《细雪》全书故事的时间始于年11月,终于年4月,而此时“离珍珠港事件还剩不到八个月,而离东京第一次被轰炸只剩不到一年”。在这个意义上,借由衰亡这一概念,钱伯斯在小说中的维生素/疾病,和小说所处的历史与政治语境之间,建立起了某种模糊的关联。

然而,维生素与日本殖民战争之间的历史联系,要比钱伯斯的论述直接得多,它不仅在日本军国主义话语及其身体政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维生素的消费,也贯穿着整个殖民时期的内部改造与对外征伐。事实上,随着现代营养科学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渗透,维生素早已不仅是一种特定的营养品,在大众媒体中,它已然成为健康本身的象征符号。而健康的国民,则是帝国的殖民宣传所念兹在兹的核心问题。举例而言,年,绿旗联盟——这一组织原先是一个佛学研究小组,后来则慢慢成为殖民政府宣传国家意识形态时的重要合作者——出版了《家庭食事读本》,此书以普通的家庭妇女为对象,意在指导她们如何去建立一个理想的家庭。《读本》中专门辟出一章讨论主食,并极力强调维生素B的重要性:它指出,自年起,由于缺乏维生素B而造成的脚气病所带来的死亡率正逐年上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此书建议家庭主妇们将精米与杂粮相混合。尤其是对那些以外国大米,也即从泰国和越南进口的大米为主食的家庭来说,主妇应当将这些米与麦子或豆类相混合,因为,与“内地米”(即产于日本本土的大米)相比,进口大米被认为缺乏维生素B。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些建议并非是从提升个体健康水平的角度作出的,事实上,它们深刻地契入了日本当时的帝国主义扩张进程。《读本》继续写道,作为一个拥有高级军事防御力量的国家,日本立志达成食品供给方面的自给自足,“但今日,我们正致力于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从而不得不从外国进口大米与谷子。因此,普通日本人应该认识到食用外国米的价值所在,补充它的不足之处,并且抛开抱怨之情。

为了应对殖民战争所导致的粮食短缺,日本政府试图通过宣传手段来修正普通日本家庭的日常食谱,这种新的食谱被认定为“国民食”,并在整个帝国范围内得以推广,其目的无非是粮食短缺的前提下,以普通国民的餐食为代价,为前线的军队榨取更多粮食供应。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维生素作为膳食营养的替代品,被纳入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宏大叙事中,成为日本殖民扩张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海伦·李的话说,它“不仅滋养了人体,更滋养了对帝国的忠诚与奉献”。

国家对个人身体健康的







































口碑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qlsdo.com/kfal/652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维生素D缺乏症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