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喂养误区维生素D并不是非补不可
走出误区:宝宝出生后,补充维生素D是必要的,正常出生的孩子需要补充维生素D国际单位/天,一般从出生后半个月开始服用,一直服到2-3岁。早产儿出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国际单位/天-国际单位/天,纠正月龄满3个月后改为国际单位/天,直至2-3岁。
婴幼儿生长发育快,骨骼的快速生长需要更多的钙沉着在骨质内。维生素D能促进钙和磷自小肠吸收,使钙从血中沉着到生长快速的骨骼内,使骨质变硬。所以,婴幼儿缺钙多是维生素D不足引起的。缺钙是“果”,而维生素D不足才是缺钙的“因”。
维生素D从哪里来?
适当晒太阳:这是最有效、方便和经济的方法。家长可以适当增加宝宝的户外活动。春秋季,可以直接让宝宝的太阳下,夏季则要在树荫下活动。紫外线照射可促进皮肤内储存的7-脱氢胆固醇经光化学作用转化为维生素D3。太阳光照射可使皮肤储存维生素D3备用,不会使维生素D过量。
口服维生素D:食物中除海鱼的肝脏含有一定量维生素D外,乳类(包括人乳和牛乳)、蛋黄和肉类中含量均很少,谷物、蔬菜和水果几乎没有。婴幼儿每天从天然食物中摄取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他们发育的需要,需要口服维生素D予以补充。
服用维生素D需要注意什么?
除了维生素D制剂,配方奶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配方奶喂养的宝宝,需要根据配方奶中所含维生素D的量,对不足部分加以补充。
母乳喂养的妈妈补充维生素D并不可取,即使妈妈每天补充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能够通过母乳给宝宝的维生素D也很少,如果补充量过多,达到0国际单位,则会引起妈妈中毒。
鲍奶奶提醒宝宝服用维生素D国际单位是每天的预防剂量,不是治疗剂量。如果宝宝有佝偻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增加剂量,给予相应的治疗。
有的家长在孩子生病时停用维生素D,这是不对的。维生素D除可预防佝偻病外,还能提高抵抗力,有利于疾病恢复,所以生病时应继续服用。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崔玉涛带孩子看病N个误区厦门讲座下
- 下一篇文章: 缺乏维生素D会增加老年痴呆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