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卢明成维生素D

时间:2017-2-10来源:疾病检查 作者:佚名 点击:

在我国,佝偻病目前仍是婴幼儿的常见病,维生素D缺乏使体内钙、磷代谢失常,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积在骨骼的生长部位,以致骨骼发生病变。维生素D缺乏还可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对小儿的健康危害较大。因此,积极预防维生素D缺乏及佝偻病,是儿科医疗保健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小儿为什么会发生维生素D缺乏

正常情况下,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为食物,二是自身合成。食物中的维生素D来源于植物(维生素D2)或动物(维生素D3);人类皮肤中也含有维生素D3前身物质,叫维生素D3原,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变为维生素D3.这是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小儿,尤其是婴儿,1、在户外接触紫外线的机会越少,故身体本身合成的维生素D不足,因此小儿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2、食物中含维生素D不足。乳类中含维生素很少,如单纯乳类喂养不另加维生素D制剂或少晒太阳,可发生维生素D缺乏。3、某些婴幼儿生长发育过快,维生素D供不应求。4、胃肠、肝胆、肾等疾病可影响维生素D和钙磷的吸收和利用。5、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适宜(2:1易于吸收),亦可导致佝偻病的发生。6、过多的谷类食物含有大量植物酸,可与小肠中的钙、磷结合形成不溶性物质,人体不易吸收

那么佝偻病有哪些表现呢

多见于婴幼儿,特别是小婴儿。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并可影响肌肉发育及神经兴奋性的改变。因此年龄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的婴儿佝偻病出现较早。儿童期发生佝偻病的较少。本病在临床上可分期如下:

1.初期(早期)多见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等。但这些并非佝偻病的特异症状,仅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此期常无骨骼病变,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钙下降,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活动期(激期)早期维生素D缺乏的婴儿未经治疗,继续加重,6月龄以内婴儿的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较软,颅骨薄,检查者用双手固定婴儿头部,指尖稍用力压迫枕骨或顶骨的后部,可有压乒乓球样的感觉。6月龄以后,尽管病情仍在进展,但颅骨软化消失。正常婴儿的骨缝周围亦可有乒乓球样感觉。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至7~8个月时,变成“方盒样”头型即方头(从上向下看),头围也较正常增大。

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扪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称佝偻病串珠,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手、足镯。

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沟或郝氏沟。

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小儿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

严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谢障碍,使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和肌力减弱。此期血生化除血清钙稍低外,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显著。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盘增宽(2mm);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3.恢复期以上任何期经治疗或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血钙、磷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约需1~2月降至正常水平。治疗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厚,骨骺软骨盘2mm,逐渐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X线检查骨骼干骺端病变消失。

如何治疗佝偻病

治疗的原则应以口服为主,一般剂量为每日给予维生素D(IU~IU),或1,25-(OH)D30.5μg~2.0μg,一月后改预防量IU/日。当重症佝偻病有并发症或无法口服者可大剂量肌肉注射维生素D20万IU~30万IU一次,3个月后改预防量。治疗1个月后应复查。钙剂的应用:在维生素D治疗的同时,口服葡萄糖酸钙每日1~3克,也可用其他钙剂。

如何预防佝偻病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自限性疾病,一旦婴幼儿有足够时间户外活动,可以自愈。有研究证实日光照射和生理剂量的维生素D(IU)可治疗佝偻病。因此,现认为确保儿童每日获得维生素DIU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1.围生期孕母应多户外活动,食用富含钙、磷、维生素D以及其他营养素的食物。妊娠后期适量补充维生素D(IU/日)有益于胎儿贮存充足维生素D,以满足生后一段时间生长发育的需要。

2.婴幼儿期预防的关键在日光浴与适量维生素D的补充。出生1个月后可让婴儿逐渐坚持户外活动,冬季也要注意保证每日1~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有研究显示,每周让母乳喂养的婴儿户外活动2小时,仅暴露面部和手部,可维持婴儿血25-(OH)D3浓度在正常范围的低值(11ng/dl)。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IU/日,3个月后改预防量;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IU/日,均补充至2岁。夏季阳光充足,可在上午和傍晚户外活动,暂停或减量服用维生素D。









































北京白癜风医院咨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方法


转载注明  http://www.qlsdo.com/jbjc/3219.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维生素D缺乏症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