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溶性维生素的知识

时间:2020-9-18来源:保健预防 作者:佚名 点击:

维生素种类很多,根据其溶解性可分为两大类,即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及维生素K。

维生素A

维生素A又称抗干眼醇,有A1、A2两种,A1是视黄醇,A2是3-脱氢视黄醇,活性是前者的一半。肝脏是储存维生素A的场所。 维生素A与暗视觉有关。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暗视觉障碍,即夜盲症。

维生素A可促进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保护各器官上皮组织结构的完整和健康,维持正常视力。当维生素A缺乏时,可引起上皮组织干燥、增生和角质化,产生干眼病、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等。

适用于长期对脂肪吸收不良者、素食者、长期戴隐形眼镜和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者;身体抵抗力差者、胆固醇水平高者,应适当补充β-胡萝卜素;经常补充维生素C、E者,同时补充β-胡萝卜素能够协同增效。从食物分类来分有三类食物来源,通常可分为:动物性食物,如鱼肝油、鸡蛋等;植物性食物,主要有深绿色或红黄色的蔬菜、水果,如胡萝卜、红心红薯、芒果、辣椒和柿子等;还有一类是药食同源的食物,如车前子、防风、紫苏、藿香、枸杞子等。

维生素D

维生素D又称钙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可直接摄取,也可由维生素D原经紫外线照射转化。植物油和酵母中的麦角固醇转化为D2(麦角钙化醇),动物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D3(胆钙化醇)。 维生素D与动物骨骼钙化有关。钙化需要足够的钙和磷,其比例应在1:1到2:1之间,还要有维生素D的存在。其功能是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因而对骨骼的正常发育有极重要的作用,缺乏时不仅会出现软骨症,阻碍生长,还会严重影响繁殖机能。维生素D主要靠鱼肝油供给,动物肝脏、乳类、蛋类中也含有一部分,维生素D每只每天的供给量应不少于~50国际单位。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少,同时又缺乏紫外线照射的人易发生骨折。肝胆疾病、肾病、或某些药物也会抑制羟化。摄入过多也会引起中毒,发生迁移性钙化,导致肾、心、胰、子宫及滑膜粘蛋白钙化。高血钙也会导致肾结石,而骨骼却因钙被抽走而疏松软化。当缺乏维生素D时,儿童可发生佝偻病,成人引起软骨病

维生素E

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抗不育维生素。

存在于蔬菜、麦胚、植物油的非皂化部分,对动物的生育是必需的。缺乏时还会发生肌肉退化。生育酚极易氧化,是良好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可清除自由基,保护不饱和脂肪酸和生物大分子,维持生物膜完好,延缓衰老。对维生素A具有保护作用,参与脂肪的代谢,维持内分泌的正常机能,促进血红素代谢。新生儿缺乏维生素E时可引起贫血,这可能与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及红细胞寿命缩短有关。所以孕妇、哺乳期的妇女及新生儿应注意补充维生素E。维生素E一般不易缺乏,在某些脂肪吸收障碍等疾病时可引起缺乏,表现为红细胞数量减少,寿命缩短,体外实验可见红细胞脆性增加等贫血症,偶可引起神经障碍。

  维生素E很少缺乏,毒性也较低。早产儿缺乏会产生溶血性贫血,成人回导致红细胞寿命短,但不致贫血。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果蔬、坚果、瘦肉、乳类、蛋类、压榨植物油、柑橘皮等。果蔬包括猕猴桃、菠菜、卷心菜、菜塞花、羽衣甘蓝、莴苣、甘薯、山药。坚果包括杏仁、榛子和胡桃。

维生素K又叫抗出血维生素。是维持血液正常凝固所必须的物质,天然维生素K有K1、K2两种,所有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都较稳定,能耐酸、耐热,正常烹调中只有很少损失,但对光敏感,也易被碱和紫外线分解。缺乏症状

1、新生儿出血疾病,如吐血、肠子、脐带及包皮部位出血;

2、成人不正常凝血,导致牙龈出血、流鼻血、尿血、胃出血及瘀血等症状;

3、低凝血酶原症,症状为血液凝固时间延长、皮下出血;

4、小儿慢性肠炎;

5、热带性下痢。

赞赏

长按

转载注明  http://www.qlsdo.com/bjyf/882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维生素D缺乏症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