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那么容易ldquo缺钙rdq
钙是骨骼发育必须的营养,也是维持很多生理功能的重要元素。因为钙的摄入不足在儿童期缺乏临床表现,因此没有“缺钙”这一诊断。很多的家长和不爱学习的医务人员常把一些表现认为是“缺钙”,如“枕秃”、“多汗”、“轻度肋骨外翻”、“睡眠不安”。但这些表现往往是婴儿期正常现象,与缺钙不相关。中华儿科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篇名为《肋骨外翻不是佝偻病》1的文章。钙摄入不足在儿童期会引起骨骼畸形(佝偻)吗?严重的钙摄入不足会导致钙缺乏性佝偻病(calciumdeficiencyricket),但这种疾病相当罕见,全球报道的病例中大多是因为多种的严重的食物过敏,几乎不能摄入动物性食物而引起。在我们临床上,每天即使只吃ml奶的儿童也看不到佝偻的表现。我们这代人断奶后就没有配方奶吃,也不补钙,我们也没有什么骨骼疾病。(还有就是钙的推荐摄入量的制定存在很大的争议,我会写一篇文章来解释我的观点)
我门诊常看的一些误诊为“缺钙”“佝偻病”的儿童,其实都是非营养原因引起的骨骼畸形,比如《smith人类先天畸形图谱》中记录的有鸡胸和漏斗胸特征的先天疾病就有近百种,大多数骨骼畸形的孩子钙和维生素D摄入都充足。那么是不是钙的摄入量就不重要了?当然不是,儿童及青少年期钙的摄入不足会导致峰值骨量的不足,到了中老年期,容易患骨质疏松而导致骨折。所以可以说“缺钙”大多在中老年期表现出来。什么是峰值骨量?人类的骨量在整个儿童期不断积累,到青春发育期结束达到最高,这时的骨量称为峰值骨量,达到峰值骨量后,骨量逐年衰减。因此峰值骨量达到理想的水平对于预防骨质疏松非常重要,那么如何达到理想的峰值骨量呢?一是钙与维生素D充足,更重要的是增加负重运动(比如跑、跳算是负重运动,游泳不是)。还要强调的是青春期3~4年中,骨量沉积占了整个人生的40%,也就是说,青春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时期。
如何达到钙的充足摄入呢?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通过食物是否能达到充足的钙摄入量,答案是肯定的,可以达到。什么食物的钙含量最丰富?乳类是该含钙量最高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1岁内以奶为主的喂养方式不会导致钙摄入不足,1岁后保证ml每天的奶量,基本在任何年龄都不会就不会影响骨骼发育。虽然钙剂的补充是增加钙摄入量的方法之一,但补充钙剂容易导致便秘,再者钙剂因肠道的竞争吸收作用而影响锌、铁等元素的吸收,容易导致贫血和缺锌。但对于奶量。
关于钙量检查的两个指标需要解释一下。血钙,这项指标其实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即使钙摄入极低,人类为维持各项生理本能血钙都能保持稳定水平。人类99%的钙沉积在骨钙里。微量元素更是一项不靠谱的检查,不管钙还是锌都没有意义。超声骨密度检查也不能反应钙的情况,也属于不准确且不必要的检查。
钙究竟每天要吃多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西方国家的摄入奶量远高于我国,但白人妇女的骨质疏松发病率远要过我国,这说明钙的需求量有人种差异,国人不容易“缺钙”。在西方国家骨质疏松率较高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建议补充钙剂。所以任何年龄的儿童,只要达到ml的乳制品,多吃蔬菜,就能保证充足的钙摄入。
含钙最高的食物排名:乳制品—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
钙的吸收还要有正常的维生素D水平,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佝偻病,但维生素D缺乏在南方日照比较丰富的地区不是很常见。维生素D是来源于光的维生素,每天日照皮肤半小时就基本不会有维生素D缺乏。当然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对紫外线伤害皮肤的恐惧,还是导致了日照不能达到要求,所以不论是美国儿科学会还是中华儿科学会2,都要求0-2岁儿童每日补充维生素DIU。同时必须注意维生素D是有效量和中毒量最接近的维生素,必须注意剂量。有条件的儿童可以定期监测维生素D水平。维生素D水平评估金标准是25(OH)D检测,而骨碱性磷酸酶(BALP)用来评估维生素D水平是不准确的。
以上内容是针对家长和基层医生阅读的,专科医生若有兴趣,可以阅读美国儿科学(AAP)关于骨健康与钙摄入的指南3。
参考文献:
1肋骨外翻不是佝偻病体征。黎海芪,《中华儿科杂志》年11期~页
2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保学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8
3美国儿科学会《OptimizingBoneHealthandCalciumIntakesofInfants,Children,andAdolescents》(
- 上一篇文章: 常出现这些症状表明身体缺乏维生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