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孕期维生素D缺乏的不良影响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作者:宋朝晖
编辑:李苏萍
审核:贾晶花陈建明
维生素D缺乏在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孕妇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孕妇体内维生素D水平对母体、胎儿、新生儿以及婴幼儿的健康状况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对孕妇这一特定人群进行维生素D的监测,加强孕期妇女的保健。
一、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
维生素D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所必须的一类脂溶性维生素,其来源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内源性和外源性。人体皮肤内有一种物质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在人体皮肤内转化成维生素D原,进一步再转化为维生素D。一些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海鱼及鱼子油等也是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
维生素D在体内有3种存在形式:维生素D3、1,25(0H)2D、25-(OH)D。活性最强的形式是1,25(0H)2D,但是含量极少,形式不稳定、变化较快,且半衰期很短,不能稳定地反映人体维生素D的情况。25-(OH)D是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储存形式,半衰期为3周,且在血液中的浓度较稳定,易于检测,是反应体内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较可靠指标。
二、孕期维生素D缺乏的不良影响
1,25(0H)2D具有很强的生物学活性,通过作用于肾脏、小肠、和骨骼,调节钙、磷代谢,维持体内钙、磷平衡,有调节骨重建等作用。除此以外,维生素D还通过维生素D受体与靶器官结合发挥生物活性,作用于血液、免疫、内分泌等系统,与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肾脏及肿瘤等内科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维生素D受体也广泛存在于女性生殖系统中,包括卵巢、子宫内膜、颗粒细胞、输卵管上皮细胞和卵丘细胞的腺上皮和胎盘中。维生素D通过降低Th1细胞因子的产生,诱导Th2细胞因子的释放,维持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调节免疫球蛋白生成,阻止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促进单核细胞分化为成熟的巨噬细胞,抑制炎性因子及趋化因子的分泌等多种途径利于妊娠。
因此孕妇体内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常引起流产、早产、胎死宫内、胎膜早破,同时也增加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先兆子痫、胎儿生长受限的危险,而且增加子代患一些慢性疾病的风险。有研究发现,体内维生素D缺乏的孕妇剖宫产的可能性增加。有学者对孕16-18周的例孕妇进行跟踪至孕中晩期,发现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体内25羟维生素D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
对名孕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高的孕妇相较维生素D水平低的孕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几率下降一半。孕期母体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母亲围产期并发症增加,子代近远期并发症增加,可能出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婴幼儿及儿童骨矿物质含量减少、肌肉无力和佝偻病,同时还与成年后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Ⅰ型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癌症的发生有关。
三、孕妇维生素D的补充
关于孕妇维生素D补充的剂量分歧很大。医院推荐孕产妇维生素D摄入量为U/d。年美国内分泌学会专家组通过对维生素D的评估,认为每天U的维生素D不足以纠正孕妇和哺乳妇女的维生素D缺乏症,推荐维生素D缺乏的孕妇和哺乳妇女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1-U和设定目标25(OH)D水平高于75mol/L。
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提出,妊娠后期为秋冬季的孕妇宜适当补充维生素D-U/d。如有条件,孕妇在妊娠后3个月应监测25(OH)D浓度,存在明显维生素D缺乏,应补充维生素D,维持血25(OH)D水平达正常范围。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提出,鼓励妊娠母亲增加户外活动,适量补充维生素D以维持血清25(OH)D高于75mmol/L。
周建烈医院设定维生素D的最高可耐受摄入量为0U/d,根据中国孕产妇维生素D营养状况,建议中国孕产妇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为U/d,以改善孕产妇自身和新生儿的维生素D和钙的营养状况,文献中高于U的量不宜采用,为了安全,可以监测血清25(OH)D水平。在选择补充剂来治疗维生素D缺乏时,应首选维生素D3补充剂。
参考文献:
1.张名旭等.孕妇维生素D缺乏对母体及子代的影响.中国临床营养杂志,年2月23卷第一期。
2.徐仕儒.维生素D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生殖与避孕,年4月
3.罗飞.维生素D与产科相关疾病.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16(6):
专家简介宋朝晖
贵阳医院
陈建明精准保胎团队专家
曾在医院生殖中心师从我国著名的生殖医学专家梁晓燕教授学习辅助生殖技术,之后又师从我国著名生殖内分泌、复发性流产、精准保胎的专家陈建明教授。从事复发性流产、生殖内分泌、妇科内分泌、不孕不育研究。擅长复发性流产诊治及妊娠合并血栓前状态、妊娠合并风湿疾病等的诊治,擅长以下内分泌疾病诊治:卵巢早衰、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综血症、异常子宫出血、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各种闭经等及不孕症诊治,熟练掌握精准保胎技术、高龄及卵巢储备功能减退非试管婴儿助孕治疗,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发表相关医学论文二十几篇。
现任贵州省医学会计划生育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贵州省医师协会理事
贵州省健康教育专家
曾任贵州省卫计委医学专业技术职称高评委
贵州省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专家
贵州省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临床部主任
贵州省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技术专家组成员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杂志编委
注:因为陈教授工作繁忙,
- 上一篇文章: 12种不同维生素缺乏的症状表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