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防晒小心这种维生素流失
“阳光维生素”
维生素D
哪些情况可能缺维生素D?
随着温度升高,各地纷纷开启了夏日「烧烤」模式。帽子墨镜口罩伞防晒霜..…很多人为了躲避阳光全副武装。
这样完美的防晒,可能会带来一个问题:影响维生素D合成。
PART.1维生素D的作用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人体内80%的维生素D需要通过晒太阳后皮肤合成,因此,它也被称为“阳光维生素”。
维生素D主要作用是促进人体小肠粘膜吸收钙和磷。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机体低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密切相关。对大多数人来说,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骨钙化,造成骨骼和牙齿的矿物质异常。此外,缺乏维生素D也会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不仅易引起佝偻病,还可能由于其骨骼不能正常钙化而导致骨骼变软和弯曲变形,如形成“X”或“O”形腿、胸骨外凸、囟门闭合延迟、骨盆变窄和脊柱弯曲等。同时,缺乏维生素D往往会导致婴幼儿腹部肌肉发育不良,致使其腹部膨出;在牙齿方面,易导致出牙推迟,龋齿和恒齿稀疏、凹陷。
孕妇在缺乏维生素D时易患骨质软化症,其主要表现为骨质软化、容易变形,骨盆变形可致难产。
由于肝肾功能降低、胃肠吸收欠佳、户外活动减少,老年人体内维生素D水平常常低于年轻人。老年人在缺乏维生素D时易患骨质疏松症,进而使其骨折风险增高。
PART.2哪些情况可能缺维生素D?
想要判断自己是否缺乏维生素D,可留意体检中的血液检查,该指标在化验单上缩写为血清25(OH)D。
4类群体要警惕维生素D缺乏:
妊娠和哺乳期女性:胎儿会从妈妈体内获取钙来促进骨骼生长,随着孕周的增加,对钙的需要量也逐渐增加,尤其是这期间如果准妈妈出现抽筋、牙疼的情况,就更需要多补钙了。
有跌倒史和(或)有非创伤性骨折史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皮肤合成维D的能力减弱,再加上高龄老人在家中或养老院里长期足不出户、接触不到阳光,更容易导致维D缺乏。
缺乏日照的人群(室内工作、夜间工作等):长期上夜班、在室内久坐没时间出门的人群,都相对容易缺乏维生素D。
素食主义者:维D是脂溶性的,适量摄入脂肪可促进人体对它的吸收利用。为了减肥不吃肉、素食人群的增加,导致维D缺乏更常见。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人过于严格的防晒,比如出门就打伞、防晒霜一年四季都涂得厚厚的,会减少晒太阳合成维生素D的机会。
PART.3一份科学维D补充指南
补充维生素D要适量,过量摄入有可能导致“维生素D中毒”,切不可把维生素D当作补药而滥用,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推荐通过晒太阳和食补来补充
保持适量晒太阳是基本手段
一般推荐9:00~10:00和16:00~17:00两个时段晒太阳。绝大多数人每天晒10~20分钟即可,儿童短些,老人长些,但都建议控制在30分钟以内。因为过多照射日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也并不友好。为避免日晒伤,要讲究暴露部位,以不引起明显日晒红斑为宜。
通过食物补充
常吃高脂肪的鱼类。如三文鱼、马鲛鱼、金枪鱼,以及蛋黄、奶酪、肝脏、谷物、奶制品、豆奶等。补充维生素D的原则是:不缺不用补,缺了才需要补充到正常水平。经阳光照射皮肤而合成的维生素D有自限性,一般不会过量,但盲目服用补充剂存在过量可能。
- 上一篇文章: 科普维生素D,活到老补到老澎湃在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