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几点,有效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

时间:2020-11-14来源:鉴别诊断 作者:佚名 点击:

作者:刘莹

编辑:寸心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本病好发于冬季,北方高于南方,主要为北方冬季较为寒冷,户外活动减少,日照不足所致。那么维生素D来源于哪里,有什么功能,为什么会导致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呢?

维生素D的来源

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来源有3个途径。

1.母体-胎儿的转运: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维生素D,胎儿体内25-OHD的贮存可满足生后一段时间的生长需要。早期新生儿体内维生素D的量与母体的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及胎龄有关。

2.食物中的维生素D:是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的外源性来源。天然食物中,包括母乳,维生素D含量较少,谷物、蔬菜、水果几乎不含维生素D,肉和鱼中维生素D含量很少。随强化食物的普及,婴幼儿可从这些食物中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

3.皮肤的光照合成:是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人类皮肤中的7-脱氢胆骨化醇,是维生素D生物合成的前体,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nm波长),变为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皮肤产生维生素D3的量与日照时间、波长、暴露皮肤的面积有关。

哪些原因可以导致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

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来源途径及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关的致病因素主要有这些。

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母亲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后期维生素D营养不足,如母亲严重营养不良、肝肾疾病、慢性腹泄,以及早产、双胎等均可使婴儿的体内贮存不足。

2.日照不足:因紫外线不能通过玻璃窗,婴幼儿被长期过多的留在室内活动,使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大城市高大建筑可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可吸收部分紫外线。气候的影响,如冬季目照短,紫外线较弱,亦可影响部分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

3.生长速度快:如早产及双胎婴儿生后生长发育快,需要维生素D多,且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易发生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重度营养不良婴儿生长迟缓,发生佝偻病者不多。

4.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因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少,即使纯母乳喂养婴儿若户外活动少亦易患佝偻病。

5.疾病影响: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如婴儿肝炎综合征、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脂防泻、胰腺炎、慢性腹泻等,肝、肾严重损害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得,1.25-(OH)2D生成不足而引起佝偻病。

同时,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体内维生素D不足,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可刺激肝细胞微粒体的氧化酶系统活性増加,使维生素D和25-OHD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糖皮质激素亦有对抗维生素D对钙的转运作用。

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长期严重维生素D缺乏可造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以看成是机体为维持血钙水平而对骨骼造成的损害。表现为骺端增厚,向两侧膨出形成“串珠”,“手足镯”;颅骨骨样组织堆积出现“方颅”;临床即出现一系列佝偻病症状和血生化的改变。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自限性疾病,一旦婴幼儿有足够时间户外活动,可以自愈。

有研究证实日光照射和生理剂量的维生素D(IU)可治疗佝偻病。因此,现认为确保儿童每日获得维生素DIU是治疗和预防本病的关键。

1.综合防治措施

特别强调维生素D缺乏儿父母及看护人参与的重要性。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科学育儿和佝偻病防治卫生知识,克服不良育儿习惯,指导家长参与自我保健。

2.系统管理

通过妇幼保健网对孕妇、新生儿、婴幼儿开展保健管理,定期访视并按计划进行维生素D缺乏及佝偻病防治监测。

3.加强护理

指导家长做好儿童生活和卫生护理,定期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贫血等急慢性疾病。合理喂养、平衡膳食、改变偏食等不良习惯对于预防维生素D缺乏及佝偻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4.母亲孕期预防

孕妇应经常户外活动,进食富含钙、磷的食物。妊娠后期为秋冬季的妇女宜适当补充维生素D~IU/d(10~25μg/d)。如有条件,孕妇在妊娠后3个月应监测血25-(OH)D浓度,存在明显维生素D缺乏,应补充维生素D~IU/d(75~μg/d),维持25-(OH)D水平达正常范围。如用维生素AD制剂应避免维生素A中毒,维生素A摄入<1万IU/d。

5.婴幼儿预防

(1)户外活动:指导家长带婴儿尽早户外活动,逐渐达1~2h/d,尽量暴露婴儿身体部位如头面部、手足等。不主张日光浴及人工紫外线疗法,以防皮肤损伤,特别是6个月以下婴儿;

(2)维生素D补充:婴儿(包括纯母乳喂养儿)出生数天后即可给予IU/d(10μg/d)的维生素D补充剂,并推荐长期补充,直至儿童和青少年期;

维生素D补充量应包括食物、日光照射、维生素D制剂、维生素D强化食品中的维生素D含量,如婴儿每天摄入ml配方奶,可摄取维生素D约IU(5μg),加之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不必另外补充维生素D制剂。

(3)高危人群补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IU/d(20~25μg/d),3个月后改IU/d(10μg/d)。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好看”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

转载注明  http://www.qlsdo.com/jbzd/9097.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维生素D缺乏症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