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安静时也出汗,可能是得了伛偻病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便宜 http://m.39.net/pf/a_4620144.html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在睡后明明很安静,也没有动,可是却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头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突”。家长们要注意了,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你家小孩儿可能已经患上了伛偻病!
引起伛偻病的原因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简称,而老百姓又常称之为“软骨病”。佝偻病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
小儿佝偻病那么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概括地讲,本病是因小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造成全身钙、磷代谢失调,钙质不能沉积在骨骼上,致使出现骨骼畸形。
造成维生素D不足的原因如下:
●维生素D摄入量不足:所谓摄入(吃入)的维生素D系指外源性维生素D,均含于食物之中,如每升牛奶中含维生素30-40国际单位,一个蛋黄含25国际单位,每公斤肝类含15-50国际单位。
实际上这些食物中的维生素D含量往往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再加上喂养不当的因素,就很容易造成维生素D的缺乏。
●紫外线照射不足:内源性维生素D由紫外线照射而来。孩子通过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就可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
一般日照时间的长短与佝偻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南方日照时间长,佝偻病的发病率低;相反,北方日照时间短,佝偻病的发病率就高。
此外,如果存在吸收或阻挡阳光中紫外线的因素,也可造成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良,如现代高层建筑的遮挡,空气污染以及整日闭门不出等。
●其他因素的影响:
1)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人乳中钙、磷的比例适当,为2:1,容易吸收;而牛奶中的钙、磷含量虽然较高,但因磷含量过高,反不易吸收。因而,牛奶喂养的小儿中佝偻病的发病率较高。
2)生长发育过快:小儿生长发育过快时,维生素D的需要量大,如供给不足就易发生佝偻病。此外,早产儿原本体内钙、磷储备不足,加上出生后生长发育较快,极易发生佝偻病。
3)慢性疾病:如慢性呼吸道感染、慢性腹泻及肝、肾疾病,往往影响钙、磷吸收,易导致佝偻病。
伛偻病的早期症状佝偻病的多发生在2-3岁儿童身上,初期发病在3个月左右的宝宝身上较为多见。
在发生佝偻病后,症状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早期表现为多汗、好哭、睡眠不沉、易惊,由于头部的多汗而使头部发痒,孩子常摇头摩擦枕头而致头枕部秃发。
以上的表现只能提示家长孩子有佝偻病的可能,医院进一步检查,如血生化检查、尿钙测定等。
虽然佝偻病主要是因为体内维生素D缺乏,但也不可随便给孩子补充大量维生素D,以防止维生素D中毒。
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见孩子的肌肉松弛无力,特别是腹壁及肠壁肌肉的松弛,可引起孩子的肠胀气,而致腹部膨隆犹如蛙腹。佝偻病患儿最主要的变化是由于骨骼病变所出现的症状,这是佝偻病的特征表现。
伛偻病的治疗佝偻病的好发人群以婴幼儿为多,3个月后的宝宝患佝偻病的几率升高,因此,佝偻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活动期佝偻病:应依据临床表现给予积极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活动和防止畸形。
①活动期轻度佝偻病:维生素D20-30万IU,1次口服或肌注,间隔1个月,可再给1~2次,同时给钙剂,每次0.5-1克,每天2-3次,连服1-2个月。
②活动期中、重度佝偻病:维生素D20-30万IU,1次口服或肌注,间隔1个月,可再给2~3次,同时给予钙剂,每次0.5-1克,每日2-3次,连续2-3个月。
●恢复期佝偻病:对于佝偻病恢复期的婴幼儿,一般可不用维生素D,多晒太阳,改善营养即可。但在冬春季节为防止复发可投给维生素D20~30万IU,一般为注射。另外不要再给宝宝口服维生素D,以免引起维生素D中毒。
长按
- 上一篇文章: 宝宝白白胖胖也会营养不良99的家长想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