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骨秘技六招,让您的骨头更健康
当体内的钙丢失量多于摄入量时,骨骼就会脱钙,从而产生或加重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可由多种因素引起,钙沉积不足只是其中一个环节。
孕期胎儿需要从母体中获得大量钙。如果妇女不能获得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日后骨密度会大量减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现如今已经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骨科疾病之一,生活中有很多中老年人都因患上骨质疏松而苦恼。大家要想远离骨质疏松这一种疾病,就应积极做好提前预防!
不同年龄段缺钙的表现!
婴幼儿
厌食、偏食、龋齿、多汗、夜间哭闹、不易入睡、易惊醒、易感冒、抵抗力下降;头发稀疏、生发迟、枕部脱发、气色不好、智力发育迟缓、学步晚、出牙晚或出牙不整齐、X或O型腿、鸡胸。
青少年
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劳、腰酸背痛、免疫力低、牙齿发育畸形、呈黑尖形或锯齿形、明显的生长疼、腿软、抽筋;肌肉松弛无力,易过敏、易感冒。
成年人
骨质疏松、易骨折、身高缩短、驼背、骨质增生、牙痛易出血、掉牙脱发、腰酸背疼、行走不便。
女性
脱发、抽筋乏力、关节疼、头晕失眠、脾气暴躁、易怒、手足麻林、抽筋。
孕妇
孕妇缺钙,最常见的症状有水肿、失眠、抽筋等。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症状外,孕妇缺钙也可能会有牙齿松动、四肢无力、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麻木、容易生气、烦躁不安、关节骨盆疼痛、关节疼、风湿疼、头晕、并罹患贫血等症状
中老年人
脚后跟疼、腰椎颈椎疼痛、牙齿松动、脱落、明显的驼背、食欲减退、失眠、多梦、烦躁、易怒。
那么,如何做才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呢?
1、评估骨质疏松症危险。高危因素包括:成人后骨折过、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太瘦、吸烟、绝经过早(40岁前)等。看医生时,将这些情况如实告知,必要的话接受骨密度检查。
2、当心两个“骨质窃贼”。40岁后,甲亢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更高,前者会加速骨质流失,后者会增加骨折危险。
3、补足钙。
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健康营养的饮食是必不可少的,平素应食用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
钙剂补充原则:成年人每日元素钙的需要量约为mg,而全国膳食营养调查数据显示国人每日元素钙的摄入量在mg左右,这就需要每日额外补充~mg的元素钙。推荐尽量从饮食中补充钙。维生素D对钙吸收具有决定性意义──维生素D充足时,钙的吸收率约为30%~40%;维生素D缺乏时,饮食钙仅可吸收10%~15%。
胶原蛋白红海藻粉
1、胶原蛋白+CPP+VD3+海藻钙,完整独特配方,有效促进钙质吸收,修复关节骨组织、改善骨质疏松症状;
2、天然植物---红海藻萃取:无污染,无重金属残留,PH值9.5~10,天然碱性食品。
3、有机海藻含量高达35%,比珊瑚钙多50%,含有74种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吸收率利用率大大优于其他钙制剂。
4、当心药物风险。治疗哮喘、炎性肠道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皮质甾类药物,所含抑制剂等会通过干扰钙质吸收而损害骨骼健康。服用前最好向医生咨询,加用一些抗骨质疏松药物。
5、注意月经异常。月经不规则或出现“跳月”(隔月一次)可能是进入围绝经期的信号。这时候应该加强力量训练和主动实施补钙的骨骼保护计划。当月经不规则时,骨密度下降就开始了。
6、学会减轻压力。此年龄段的人面临生活工作双重压力,皮质醇等压力激素会抑制骨骼生长,加速骨质流失。抑郁症对骨骼也有类似的负面影响。因此,调节好压力有助保护骨骼健康。 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最严重后果是骨折,但它又没有明显的症状,极易被忽视,当已经出现骨折时,再进行防治为时已晚。
以上六种就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对骨质疏松严加防范,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真的遇上骨质疏松也不需要过于惊慌,到医院进行检查,积极配合治疗就可以啦!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一篇文章: 彩虹营养,免疫健康的重要基石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