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肠癌内外痔结肠炎等效方

时间:2021-12-9来源:疾病检查 作者:佚名 点击:

导读:槐花散,出自《普济本事方》。具有清肠止血,疏风行气之功效。主治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舌红苔黄脉数。临床常用于治疗痔疮、结肠炎或其他大便下血属风热或湿热邪毒,壅遏肠道,损伤脉络者。肠癌便血亦可应用。

方歌槐花散用治肠风,侧柏荆芥枳壳充,等分为末米饮下,宽肠凉血逐风动

组成槐花(炒)柏叶(烂杵,焙)荆芥穗枳壳(去瓤,细切,麸炒黄)各等分

用法为细末,用清米饮调下二钱,空心食前服。(现代用法:为细末,每服6g,开水或米汤调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主治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舌红苔黄脉数。

方解

痔,中医称之为“脏毒”,而肛门称之为“魄门”,《黄帝内经》云:“魄门亦为五脏使”,可见五脏与肛门关系密切,五脏之火、湿热下移俱可形成痔。

本方所治之证乃毒热伤络,迫血外溢所致。肠风,借风性急迫而论病证表现为血色鲜红且直泄于外;脏毒,以毒热灼腐于脏而论病证表现是血色晦暗且浸溢于外。热伤脉络,血渗外溢,则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热灼脉络,经脉不利,瘀血阻遏,则为痔疮出血;舌红,苔黄,脉数,皆为邪热浸淫之征。治当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方中槐花苦微寒,善清大肠湿热,凉血止血,为君药。侧柏叶味苦微寒,清热止血,可增强君药凉血止血之力,为臣药。荆芥穗辛散疏风,微温不燥,炒用入血分而止血;盖大肠气机被风热湿毒所遏,故用枳壳行气宽肠,以达“气调则血调”之目的,共为佐药。诸药合用,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清肠疏风,俟风热、湿热邪毒得清,则便血自止。原方以米饮调服,兼顾脾胃,使寒凉而不伤中气。本方具有,寓行气于止血之中,寄疏风于清肠之内,相反相成的配伍特点。

加减用药

若便血较多,荆芥可改用荆芥炭,并加入黄芩炭、地榆炭、棕榈炭等,以加强止血之功;若大肠热甚,可加入黄连、黄芩等以清肠泄热;若脏毒下血紫暗,可加入苍术、茯苓等以祛湿毒;便血日久血虚,可加入熟地、当归等以养血和血;溃疡病出血者,去枳壳,加白芍、地榆炭、白芨、海螺蛸等。

禁忌因方药寒凉,不宜久服;便血日久,气虚、阴虚者,不宜使用。

方论选录

吴崑:“槐花、侧柏,能凉大肠之血;荆芥、枳壳,能疗大肠之风,风热相搏者治之良。”(《医方考》)

汪昂:“侧柏养阴燥湿,最清血分;槐花疏肝泄热,能凉大肠;荆芥散瘀搜风;枳壳宽肠利气。”(《医方集解》)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槐花禀天地至阴之性,疏肝泻热,能凉大肠;侧柏叶生而向西,禀金兑之气,苦寒芳香,能入血分,养阴燥湿,最凉血分之热;荆芥散瘀搜风;枳壳宽肠利气。四味所入之处,俱可相及,宜乎肠风、脏毒等病,皆可治耳。”

同名方

《丹溪心法》卷二:槐花散

处方苍术厚朴陈皮当归枳壳各30克槐花60克甘草15克乌梅15克

功能主治燥湿理气,凉血止血,治湿浊内阻,肠胃不调,脘腹胀满,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上以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普济方》卷三十八引《经验良方》:槐花散

处方槐花30克(15克炒,15克生)山栀子30克(去皮,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清肠止血。治脏毒,酒病便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新汲水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八引《经验良方》

《良朋汇集》卷六:槐花散

处方陈槐花30克百草霜15克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治血崩。

用法用量每服9~1克,温酒调下,若昏愦不省人事,则烧红秤锤淬酒下。

摘录《良朋汇集》卷六

《普济本事方》:槐花散

处方槐花15克(炒),柏叶15克(烂杵,焙),荆芥穗15克,枳壳15克(去瓤,细切,麸炒黄)。

功能主治疏风下气,清肠止血。主潮热内蕴。

用法用量研为细末,每次6克,空腹服。

摘录《普济本事方》

《金鉴》卷四十:槐花散

处方炒槐花、炒侧柏叶、醋炒枳壳、川黄连、炒荆芥穗。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肠风、脏毒便血。热伤阴络,热与风合为肠风,下血多清;热与湿合为脏毒,下血多浊。

用法用量乌梅汤调服。

肠风,加秦艽、防风;脏毒,加炒苦楝、炒苍术。

摘录《金鉴》卷四十

方出《百一》卷十四,名见《得效》卷七:槐花散

处方槐花、槐角各等分(炒香黄)。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脱肛。

用法用量用羊血蘸药,炙热食之,以酒送下。或以猪膏去皮蘸药炙服。

摘录方出《百一》卷十四,名见《得效》卷七

《圣惠》卷九十二:槐花散

处方槐花(微炒)半分,白术半分,熟干地黄半分,芎?半分,黄耆(锉)1分,木香1分,当归(锉,微炒)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大便出血,腹痛黄瘦,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幼幼新书》卷三十引张涣方:槐花散

处方槐花1两(炒),蒲黄半两,川面姜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衄血。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新水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引张涣方

《回春》卷四:槐花散

处方当归1钱,地榆1钱,生地7分,芍药7分,黄芩7分,升麻7分,枳壳8分,槐花8分,阿胶8分,防风5分,侧柏叶5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粪后红。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录《回春》卷四

《本事》卷五:槐花散

别名槐花汤

处方槐花(炒)、柏叶(烂杵,焙)、荆芥穗、枳壳(去瓤,细切,麸炒黄)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肠风脏毒。

用法用量槐花汤(《准绳·类方》卷三引《医学统旨》)。

各家论述1.《本事方释义》:槐花气味苦寒,入手足阳明、厥阴,柏叶气味苦辛微寒,入足太阴;荆芥穗气味辛温,入足太阳、少阳,枳壳气味苦寒,入足太阴。此脏毒肠风下血不止,纯用辛凉苦寒之药,以泄肠胃之热,血得凉而宁静,则病自然减耳。

.《医方集解》:此手足阳明药也。侧柏养阴燥湿,最清血分;槐花疏肝泻热,能凉大肠;荆芥散瘀搜风;枳壳宽肠利气。

摘录《本事》卷五

《洁古家珍》:槐花散

处方青皮、槐花、荆芥穗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血痢久不止,腹中不痛,不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热服。

摘录《洁古家珍》

《疡科选粹》卷五:槐花散

处方槐花、荆芥、枳壳、艾叶。

功能主治痔漏,或肛门肠肿流脓血,其痛如割不可忍,及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上以水煎,入白矾量许,先熏后洗。

摘录《疡科选粹》卷五

《朱氏集验方》卷七:槐花散

处方槐花(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咯血失声。

用法用量用糯米饮调服钱。仰卧。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七

《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王氏集验方》:槐花散

处方槐花、苏木、败荷叶、赤芍药、黄连、甘草、枳壳、干莲蓬、石榴皮、当归各等分。

功能主治肠风下痢,脓血相杂。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半,煎1盏,空心服;白痢,用白姜、枣子煎;红痢,白茅根煎;五色痢,淡竹青煎;噤口痢,石莲肉煎;小便不通,木通、泽泻、滑石、车前子煎;水泻,御米壳煎;渴者,木瓜、乌梅煎;身有热,柴胡、黄芩、麦门冬煎。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王氏集验方》

《苏沈良方》卷七:槐花散

处方皂角(去皮,烧烟绝)、白矾(熬沸定)、槐花(炒黄黑色)、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化胃膈热涎。主膈热生涎,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钱,白汤调下。

临床应用呕吐:嘉兴李使君,曾病呕,每食讫辄吐,如此二月,服反胃药愈甚,或谓有痰饮,投半夏旋服之,亦皆不验。服之即时愈。又有一老青衣病呕,与服之,又愈。

摘录《苏沈良方》卷七

《奇效良方》卷六十:槐花散

别名槐花一物散

处方槐花不以多少。

制法上晒干,研末。

功能主治舌出血不止。

用法用量槐花一物散(《医方考》卷五)。

各家论述《医方考》:诸见血皆是火证,槐花能疗血中之热,故愈。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

《医级》卷八:槐花散

处方当归、防风、枳壳(麸炒)、槐花、黄芩、地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五种肠风,血泄或痔漏脱肛。

用法用量每服钱,米饮送下。

摘录《医级》卷八

《卫生总微》卷十一:槐花散

处方槐花(拣净,炒)、地榆(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血痢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至1钱,乳食前米饮调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一

《医统》卷四十二:槐花散

处方黄连3分,枳壳3分,槐花1两。

功能主治肠胃不调,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上以槐花炒二味药,去花不用,只将二味用水1盏半,煎7分,空心服。

摘录《医统》卷四十二

《鸡峰》卷十七:槐花散

处方槐花1分,荆芥1分,千针草半两,伏火硇砂3钱。

制法上同为细末。

功能主治五痔脓血。

用法用量每服3钱,麝香1钱同研如粉,用好酒1盏,临卧煎热调药末下丸子,1日3服。

摘录《鸡峰》卷十七

《接骨入骱》:槐花散

处方槐花4两,黄芩4两。

制法上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伤大肠,粪后去红急涩,面赤气滞。

用法用量每服3钱,清晨空心灯心汤送下。

摘录《接骨入骱》

医案精选

内痔出血

某男,55岁,工人,于年月1日初诊。主诉大便时,肛门P血,有时大便呈射血状,量约10ml左右,便后血止,反复发作1年余。经肛门镜检查,诊断为内痔,给予槐花散合肠风散。

处方:槐花(炒)、柏叶(焙)各1g,荆芥穗、枳壳(麸炒)各6g,蒲公英30g、槐龟子(炒)10g、柿饼(炙存性)10g、木耳(煅存性)10g、防风10g、秦皮9g、地榆炭18g、大黄炭6g、白芍9g、甘草5g。7剂,水煎服,1日1剂。

二诊:服药第4剂,大便时出血量明显减少;7剂服完,出血完全止住。

《寿世保元》将大便下血,血下如炭,血色鲜者,叫做“肠风”。《中藏经》又说:“热极则便血”,又“风中大肠则下血,病机多属湿热风燥火邪伤脉动血,以致气血郁滞,血渗肠道所致,故治疗以清肠止血,疏风下气,泻火凉血,益气养血为主。运用《本事方》中槐花散合肠风散,取槐花、侧柏叶凉血止血,荆芥穗、防风理血疏风,秦皮、焦地榆清肠解毒、凉血泻热、收敛止血,枳壳下气宽肠,大黄苦寒通腑泻热、解毒疗疮,杭白芍养血敛阴,甘草缓和药性。诸药合用,即能凉血止血,又能清肠疏风,风热湿.即清,便血自止,故疗效满意。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如照方抄录服药,后果自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qlsdo.com/jbjc/1199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维生素D缺乏症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