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患佝偻病原来是因为ldquo它

时间:2021-4-10来源:疾病检查 作者:佚名 点击:

婴幼儿生长发育快,骨骼的快速生长需要更多钙沉着在骨质内,这个过程很复杂,但总的和体内钙磷代谢关系密切。维生素D在钙磷代谢调节中起极重要作用。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在肠道的吸收,减少尿中钙磷的排出,使新形成的骨样组织周围的钙磷浓度升高,促进钙沉着在骨组织内。

如果缺乏维生素D,即使吃进很多钙剂,也不易被吸收和利用。所以,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异常,不但使骨骼钙化不良而致骨骼病变,妨碍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使免疫力降低,容易患肺炎、肠炎等疾病。

什么是佝偻病

佝偻病通常是由于儿童长期、严重缺乏维生素D,导致钙、磷代谢紊乱,骨组织发生畸形和软化。该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快速生长的时期,高危人群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此期骨骼生长需要吸收和消耗大量的钙、磷。—般通过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和钙剂,就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即营养性佝偻病。是由钙缺乏或合并维生素D缺乏造成的生长板骨矿化异常,引起的一系列骨骼异常。

佝偻病有什么表现

2~3个月开始小儿有烦躁多哭、夜惊多汗、枕部头发脱落(枕秃)。进一步发展为颅骨软化,用手轻压头颅骨较软,有压乒乓球的感觉,头颅方形,前卤闭得晚(正常1岁半左右闭合)。继续发展可发生骨骼畸形,胸部可有鸡胸样表现,肋缘外翻,下肢畸形表现为两膝关节不直,形成“X”形或“O”形腿,甚至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

如果营养素缺乏,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治疗,将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造成难以恢复骨骼畸形。

怎样防治佝偻病

预防佝偻病的主要方式包括:多晒太阳,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制剂,补充钙、磷等。

维生素D主要有两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是进食。母乳和牛奶中维生素D的量均较少,不能满足需要。母乳中含钙、磷比例较合适,有利于钙、磷吸收。足月儿生后2周起应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的预防量为每天国际单位(相当10微克)。早产儿因出生后生长更快,出院后维生素D用量为每天~国际单位,连续3个月,然后改为每天国际单位。维生素D的预防量包括进食中维生素D的含量。婴儿较大后可多吃含维生素D食品。维生素D预防量持续用到3岁。维生素D的治疗量为每日~0国际单位,同时服用钙剂,用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冬季因晒太阳少可适当多给。维生素D大量突击治疗要小心,以免造成维生素D中毒。

第二个来源是日光照射皮肤。皮肤接触日光中的紫外线,可转变皮肤内胆固醇为维生素D。这是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但北方地区寒冷季节长,获得阳光机会少,佝偻病发病率较南方高。为了预防佝偻病,新生儿满1个月后可户外活动,开始每日5~10分钟,逐渐增加到小时户外活动,特别在天气暖和的季节,户外活动时尽量多露出皮肤接受阳光照射。室内活动时经常开窗(一般玻璃会挡住紫外线)。6个月以内,不要让阳光直射皮肤,可以在阴凉处或借助遮阳工具。

如果孩子有疑似佝偻病的相关症状,家长医院就诊。若佝偻病是由于其他疾病所致(非营养性),就需要针对病因进行积极治疗,避免或减轻骨骼畸形,必要时需要骨科医生评估,采用一定的器械进行矫正或手术治疗。

年11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参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儿童维生素A、E缺乏与呼吸道感染》正式发布

12岁以下儿童中有超过50%存在维生素A缺乏

此次调查发现,我国12岁以下的儿童在各年龄段维生素A缺乏的比例均超过50%。维生素A缺乏从0.5-1岁、1-2岁、2-3岁、3-6岁、6-12岁依次为:65.54%、56.61%、57.56%、57.59%、54.77%,具体见图1(绿色、红色、深蓝色之和为低于正常值的比例)。

图1中国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mg/L)

从不同年龄段维生素A缺乏的情况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维生素A缺乏的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大部分儿童仍处于维生素A缺乏风险之中。

1岁以内儿童中有超过65%存在不同程度的维生素A缺乏,1-12岁儿童中有超过50%存在不同程度的维生素A缺乏,直至12岁以后才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12岁以下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均值、中位数都处于正常范围以下。这对家庭喂养、托幼机构和小学生期间的儿童是一个重要的提示,婴幼儿、学龄前和学龄儿童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应引起广泛的

转载注明  http://www.qlsdo.com/jbjc/1005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维生素D缺乏症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