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肝油你吃对了吗
在我国,鱼肝油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作为药品使用,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鱼肝油同时也被作为食品或膳食补充剂。鱼肝油的成分一般是每克含维生素A单位和维生素D单位,用于治疗佝偻病和夜盲症,小儿手足抽搐症,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D缺乏症。维生素A对维持夜间的视觉和上皮细胞的完整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A时,可引起皮肤干燥、毛囊角化、干眼病及夜盲症等;同时,维生素A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密切相关。维生素D有帮助钙的吸收和促进骨骼钙化的功能,缺乏维生素D可产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我国市面上绝大多数鱼肝油、维生素AD滴剂的剂量都在安全范围以内,按推荐剂量服用是安全的。
如果应用不当,长期或过量服用可产生慢性中毒,早期表现为骨关节痛、肿胀、皮肤瘙痒、口唇干裂、软弱、发热、头痛、呕吐、便秘、腹泻、恶心呕吐等。一旦确定为鱼肝油中毒,应马上停服鱼肝油。急性中毒,停药两天,输液及对症处理,症状就会消失;慢性中毒者停药1~2周后,头痛、呕吐、前囱隆起等症状也会迅速消失;但此时血中维生素A仍处于较高水平,必须停药6个月左右,否则会复发。在此期间即使食用鲨鱼或比目鱼肝也可引起中毒,均应避免摄食。另外,慢性肾功能衰竭、高钙血症、高磷血症伴肾性佝偻病患者不能使用鱼肝油。老年人长期服用本品,可能因视黄醛清除延迟而导致维生素A过量。
还有一些药物可以和鱼肝油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不可同时服用,如口服避孕药、维生素E、抗凝药、抗酸药、含有大量镁、钙的药物等。
鱼肝油在我国深受家长欢迎,近些年来可供选择的品种更加多样化。市面上的维生素AD滴剂或其他制剂和传统鱼肝油有什么区别呢?
传统鱼肝油是由鱼类肝脏炼制的油脂,其天然的维生素AD比例为10:1,不适宜婴幼儿需要,容易产生维生素A过量,或维生素D不足的情况;而且由于海洋污染严重,包括深海,处于生物链顶端的大鱼体内更是重金属的含量高;有鱼腥味,口味不易于接受;易过敏,特别是婴儿。
现代的维生素AD滴剂或其他制剂是采用合成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由于维生素A和D均是脂溶性的维生素,因此采用在油脂中溶解制成,有一些厂家会选用价格较低的鱼油作为溶剂,还有一些厂家会选用精制的植物油作为溶剂;其维生素AD比例为3~4:1,能够给宝宝提供足量的维生素D和适量的维生素A,更符合婴幼儿的需要;采用植物油作为溶剂的产品不含有重金属;口味更香甜;不易过敏。
鱼肝油除了用于佝偻病和夜盲症,小儿手足抽搐症,维生素AD缺乏症的治疗,以预防为目的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那么婴儿是否需要天天吃呢?由于母乳中维生素D缺乏,难以通过日晒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且紫外线容易对皮肤、眼睛造成伤害,因此美国儿科学会的观点是除了饮用配方奶在毫升以上(或按照产品标签仔细计算维生素D摄入量达到了单位)的婴儿,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的婴儿均应补充单位维生素D滴剂,在没有纯维生素D制剂的情况下可以用安全剂量的鱼肝油、维生素AD滴剂替代。
孙搏
医院临床药学科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采编
(上海医药特别支持)
本文版权属于上海药讯
如果您想收到实时更新,北京白癜风去哪治疗好北京正规白癜风医院
- 上一篇文章: 不爱晒太阳心脏病缠上你
- 下一篇文章: 婴幼儿佝偻病的预防及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