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好并不等于营养就好,不信你看
其实所谓的“吃得好”是进入了饮食误区。现代家庭餐桌上的菜谱的品种越来越丰富,一方面,孩子吃得越来越好,小胖墩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孩子患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等营养性疾病却有增无减。这是为什么呢?
“食不厌精”,营养大减
维生素B1对维持神经、消化和心脏的正常功能意义重大。维生素B1缺乏的病人首先是没力气、浑身发软,不想吃东西,呕吐,肚子胀,接着出现烦躁。婴幼儿会啼哭不止,心跳加快,严重者还会心脏增大;大人会觉得反应迟钝,记忆力和注意力受到影响;有的人还会出现手脚不听使唤,甚至走不动路。
引起维生素B1缺乏的原因很多,但对于现代人来说,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期食用研磨过细的精细白米。因为维生素B1有80%藏身于米皮米胚,而市面上的多数精米加工时将大量的米皮米胚磨掉了。这样的精米外观漂亮,口感好,但人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丧失了补充大量维生素B1的机会。正常人食用这些精米精面一般不会出现维生素B1缺乏,但对于孕妇和婴幼儿以及学龄期儿童来说,他们对维生素B1的需求量大,若不注意补充,便会导致缺乏。有些妇女在怀孕期间,或者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家人出于好意专门给他们选用精制米面,为的是追求营养,殊不知长期如此不但无法使他们获得全面营养,反而会导致维生素B1缺乏,严重者会出现心脏增大的症状。
因此,对于孕妇乳母和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应讲究膳食的粗细搭配,适当摄入谷类、麦片、小米粥、薯类等粗粮。还要注意的是,存放时间过久的大米也会流失维生素B1,所以提醒大家买米要看日期,尽量选择新鲜白米。其次,烧饭前反复多次淘米也会丢失维生素B1。
婴儿最好选择母乳喂养,而乳母应注意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1的粗杂粮,以保乳汁的营养。4~6月龄的婴儿应开始添加辅食,如强化维生素B1的米粉、配方奶粉、蛋黄、肝泥、肉未、果泥、菜泥等。
当然,一些器质性疾病也可以引起维生素B1的缺乏,如慢性消化不良、慢性腹泻、胃炎等引起的吸收不良。这需要在医生的检查下予以排除。
由此可见,给孩子补充营养,并非在于食物价格的昂贵和难得,而是平衡膳食,粗细搭配,补得适当而及时。
烹饪不当,维生素“受伤”
现代家庭一些不当的烹饪加工方式,是导致叶酸缺乏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叶酸是B族维生素中的一种,很不稳定,光照或加热煮沸就会被破坏,有人喜欢将蔬菜用开水煮过后,再用猛火热炒,殊不知在水煮的过程中,叶酸等B族维生素已经损失得差不多了。
要纠正叶酸缺乏,首先应纠正不好的烹饪习惯。对于绿叶菜,应该用热锅快炒,不要切后再洗,而应随切随炒,随炒随吃。菜切碎后也不要放太长时间。洗菜也不应浸泡时间过长,如果怕有残留农药,可以用水多次冲洗。“老火靓汤”虽味道鲜美,营养成分高,但不能依赖它来获取叶酸。
除此之外,叶酸在柑橘类水果和绿叶蔬菜中的含量最为丰富,对于叶酸缺乏的孩子,可以适当补充。正是那些十分便宜、不起眼的蔬菜水果,在孩子的生长发育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此可见,补充营养的同时还要讲究科学的烹饪方式,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挑肥拣瘦,不知不觉缺铁
在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动态平衡,又有一定量的储存量,短期食物铁的缺乏或失铁,一般很少成为缺铁的原因,但以下情况极易造成缺铁乃至贫血:摄入铁不足或偏食;生长发育快,如4个月以上的婴儿、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快,各种营养素包括铁的需求量增大,而又未及时补充富含铁的食物;长期喂奶,未及时添加辅食;有导致吸收不良的胃肠道疾病等。虽然现在的父母都很注意孩子的营养,但有时对孩子的挑食、偏食却往往不能很好地纠正,导致孩子“挑肥拣瘦”,只吃自己喜欢的,很容易导致某种元素的长期缺乏。
含铁量丰富的食品有动物血、动物肝脏、海带、紫菜、木耳、香菇等,其次为豆类、肉类、谷物,而乳制品、蔬菜、水果的含铁量很低,油脂中不含铁。铁吸收程度还与食物种类有关,肉类铁的吸收率高于植物,人奶内铁比牛奶内铁易吸收,茶叶的鞣酸与铁形成难溶性复合物,影响吸收。
另外,别小看了铁锅,用铁锅炒菜时,可有无机铁渗入,增加膳食铁含量。
因此对于缺铁的孩子的情况,只要及时调整一下菜单,贫血就会很快纠正,相应地反甲等症状也会消失的。
由此可见,吃得好并不等于营养就好,平衡膳食才是关键。希望父母们能走出误区,不要让孩子表面上长得白白胖胖,实际上却营养不良。
德尚健康管理中心以德育人、以尚谋略
(按指纹“识别图中中科白癜风让国庆不白过什么原因导致白癜风
- 上一篇文章: 可能缺乏维生素D的5大迹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