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也就是常说的缺钙)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多的家长都很担心,现在都是一个家庭一个孩子,想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就要学会预防,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预防小儿佝偻病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小儿佝偻病的预防知识。
一、常见症状
(1)早期:多见于6月龄内,特别是3月龄内的婴儿。可有多汗、易激惹、夜惊等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此期常无骨骼病变。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AKP)正常或稍高,血25-(OH)D降低。骨X线片无异常或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
(2)活动期
1)骨骼体征:小于6月龄婴儿可有颅骨软化;大于6月龄婴儿可见方颅、手(足)镯、肋骨串珠、肋软骨沟、鸡胸、O型腿、X形腿等。
2)血生化:血钙正常低值或降低,血磷明显下降,血AKP增高,血25-(OH)D显著降低。
3)骨X线片: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增宽,呈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盘加宽>2mm。
(3)恢复期
1)症状体征:早期或活动期患儿可经日光照射或治疗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2)血生化:血钙、血磷、AKP、25-(OH)D逐渐恢复正常。
3)骨X线片: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增加,骨骺软骨盘<2mm。
(4)后遗症期:严重佝偻病治愈后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二、常见病因
(1)围生期储存不足:孕妇和乳母维生素D(VitD)不足、早产、双胎或多胎。
(2)日光照射不足:室外活动少、高层建筑物阻挡、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冬季、高纬度(黄河以北)地区。
(3)生长过快:生长发育速度过快的婴幼儿,VitD相对不足。
(4)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消化道疾病、肝肾疾病。
三、干预措施
(1)VitD治疗:活动期佝偻病儿童建议口服VitD治疗,剂量为IU/d(20μg/d)连服3~4个月或~IU/d(50~μg/d)连服1个月,之后改为IU/d(10μg/d)。口服困难或腹泻等影响吸收时,可采用大剂量突击疗法,一次性肌注VitD15~30万IU(3.75~7.5mg)。若治疗后上述指征改善,1~3个月后口服VitDIU/d(10μg/d)维持。大剂量治疗中应监测血生化指标,避免高钙血症、高钙尿症。没有特殊情况下,正常剂量补充维生素D(单位/日)需补充至2周岁,需要每日服用,不需要间隔。
(2)其他治疗
1)户外活动:在日光充足、温度适宜时每天活动1~2小时,充分暴露皮肤,每天晒太阳最好的时间是上午9点以后,下午4-5点钟以前。每天不少于2小时。夏天应在树荫下,避免日光直射。但不要隔着玻璃晒,因为玻璃、烟尘、衣服都能阻挡紫外线穿过,故接受日光照射时,尽量使皮肤更多地暴露在阳光下。
2)钙剂补充:乳类是婴幼儿钙营养的优质来源,乳量充足的足月儿可不额外补充钙剂。膳食中钙摄入不足者,可适当补充钙剂。
3)加强营养:应注意多种营养素的补充。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最好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术好- 上一篇文章: 儿童保健2准妈妈一定要看教你如何预防
- 下一篇文章: 儿保科专家李慧娟主任为你讲解辅食添加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