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临床执业儿科学维生素D缺乏性
时间:2017-9-2来源:保健预防 作者:佚名 点击:次
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皮肤合成的内源性D3
病因:
①日光照射不足:冬春季易发病
②维生素D摄入不足
③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故人工喂养者易发病。
④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生长过快。
⑤疾病或药物的影响导致1.25-(OH)2D3不足。
临床表现
初期: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枕秃。无明显骨骼改变,X线大致正常。
激期:骨骼改变
①颅骨软化:多见于3-6月婴儿。
②方颅:多见于8-9月以上婴儿。
③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3M。
④出牙延迟。
胸廓:
①肋骨串珠(好发于1岁左右,因骨样堆积所致,在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可看到钝圆形隆起,以7-10肋最明显。)
②肋膈沟
③鸡胸或漏斗胸
四肢
①腕踝畸形:手镯或脚镯
②O形腿或X形腿
生化检查:血清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骨骺软骨增宽。
X线: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
恢复期:X线——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
治疗:口腹维生素D早期:0.5-1万IU/d
激期:1-2万IU/d
(1个月后改预防量)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